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的最主要不同,集中体现在( )
A.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 B.实际上是确立三大政策 |
C.主张节制资本 | D.提倡普遍平等的民权主张 |
第一次鸦片战后中国机械进口约为19万海关两,第二次鸦片战后机械进口不到30万海关两,1894年全国机械进口值总计是112万海关两,1895年到1899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大约为200万海关两。1909年到1913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达700万海关两。这实际上反映出
A.列强对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
B.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后获得较快发展 |
C.中国关税自主权实际有所恢复 |
D.传统手工业基本被大机器工业所取代 |
清朝前期,对于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八位宗室王公给予了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俗称“铁帽子王”,他们均在京城设王府居住,所有俸禄待遇、王府官员、护卫等全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由宗人府按规定给予。这一做法
A.根本目的是保证宗室贵族特权 | B.严重威胁君主专制统治 |
C.体现清朝务实灵活的统治策略 | D.容易造成军阀割据局面 |
北宋李觏明确指出:“人非利不生,曷为不言”,他还批判孟子“何必曰利”的说法太偏颇。王安石也反对以往儒者“耻言理财”的旧传统。苏洵也主张“徒义”是行不通的。这反映了北宋时期
A.孟子的学术和社会地位降低 | B.政府逐渐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
C.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价值观念 | D.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士大夫不是那种作为君主之权力工具的单纯的官僚,他们横亘于君主和庶民之间,维系着相对独立的道统,并构成了以独特机制约束政统的权力。我们不能夸大,但也决不能忽略这种约束。”上述政治形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
B.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
C.官僚政治形成和贵族政治解体 |
D.夏商周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
史籍记载,周朝在其867年的统治中,较大的自然灾害只有89次,发生次数较少;秦汉时期自然灾害明显增多,在440年中共发生各类自然灾害375次,平均1.4年就发生一次。这说明
A.土地大量开垦不利于生态的平衡 |
B.国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所下降 |
C.粗放式农业经营不利于环境保护 |
D.秦汉时期不重视天人关系的探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