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发展主要体现在( )
A.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
B.强调了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C.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 |
D.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
结论 |
|
A |
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
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
B |
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 |
当时中国人关注西方科技成果 |
C |
马丁·路德最为突出的贡献之一就是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 |
开启随意解释《圣经》的先河 |
D |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赫兹发现电磁波,这些发明引发了发电机、无线电的发明 |
促使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 |
古代中国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根据学者钱穆的说法,元朝政府所设的“行中书省”意为“行动的中书省”,从名称解释看,“行省”是
A.皇帝的秘书机构 | B.中央的派出机构 |
C.地方的自治机构 | D.朝廷的朝贡藩属 |
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这一主张表明董仲舒的治国理念是
A.竭力救济贫困以安抚广大民众 |
B.人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治” |
C.主张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政治 |
D.兴办太学通过教育培养出贤士 |
《荀子·富国篇》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夫天地之生万物也,固有余足以食人矣。”这反映出古代农民提高农业产量的主要方法是
A.种植五谷 | B.精耕细作 |
C.铁犁牛耕 | D.男耕女织 |
近代历史上法国产生了许多文学大师,如雨果、司汤达、巴尔扎克等等。下列关于雨果的《悲惨世界》与司汤达的《红与黑》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
B.作品中都体现了“冰山原则” |
C.均用现代主义手法进行创作 |
D.都以法国社会的真实面貌为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