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了。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
|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
|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
|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
关于下图海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这是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次海战 |
| B.这次海战发生于黄海 |
| C.致远舰的管带是民族英雄林则徐 |
| D.此战结束后,北洋水师没有全军覆没 |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行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
|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一个国家该要有—个凝固的中央。开始是封建,四分五裂,慢慢地就统一集中。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到宋、明、清三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这说明
| A.从汉朝到唐朝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 B.宋朝以后,由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使地方再无反叛 |
| 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应适度 |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程度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钱穆认为此项制度的意义是
| A.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 | B.平民有了提高地位的机会 |
| C.门第观念在民间消失 | D.科举成为入位的唯一途径 |
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
| 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 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
|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 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