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
要形成正确的史料观。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
材料一 “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东史郎日记》(日)
材料二 《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三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材料四 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
请回答:
(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传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
(2)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对此你做何评价?
(3)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论点? 这说明了什么?
(4)若想证实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 B.割占中国领土 |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
美国1787年宪法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其内容中最能体现出这一性质的是
A.“三权分立” | B.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
C.允许奴隶制存在 | D.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和信仰自由 |
“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一个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力,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这份文件是
A.《权利法案》 | B.《1787年宪法》 | C.《人权宣言》 | D.《拿破仑法典》 |
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罗马帝国于是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
A.民法 | B.公民法 | C.万民法 | D.自然法 |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
A.斯巴达 | B.雅典 | C.罗马共和国 | D.罗马帝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