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拟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二 “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四 有人评价说:“罗马人在法律方面的建树之所以彪炳世界,是与他们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分不开的。”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法律制度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的一例实践。
(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从1949年到1954年,新中国法
治建设取得了哪两项主要成就?其中,在1954年的法治建设中为新中国确立了哪三项基本的政治制度?
(4)请结合教材知识说出罗马人先后形成了哪三项重要法律成果及其法律完备的标志。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
|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
|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
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 A.兼相爱、交相利 | B.仁者爱人 |
|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下列经世致用的思想中,最能体17、18世纪发展潮流的是
|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B.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
|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D.工商皆本 |
“天下没有别的国家的文字在3000年以后还能懂,汉字可以。”汉字形成完整体系是在
| A.夏朝 | B.商朝 | C.西周 | D.秦朝 |
从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首次把世界唤作“地球村”起,一些富于文化敏感和社会责任感的西方史学家就感到了一种必要,那就是必须突破19世纪以来国别史和西方中心论传统,从文明比较的角度重写世界史,以便提供某种参照,对“地球村”中某种健康的共同文化的培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西方中心论传统史观需要突破 | B.强调本民族史是每个史学家的责任 |
| C.保护多元文化有助于国际合作 | D.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的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