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是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 B.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 |
C.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 | D.苏联军事实力、国际地位提高,与美国争夺霸权 |
下面是某同学自制的课外学习卡片“直隶总督袁世凯在天津的部分活动”。据其内容可以得出合理结论()
A.天津的近代化运动走在全国前列 |
B.袁世凯是天津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
C.袁世凯率先冲破重农抑商政策 |
D.袁世凯的活动促进了天津的近代化 |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把为外商服务的采办员或管事成为“买办”。19世纪中期,随着外国在华商行的增多,买办队伍逐渐扩大。近代中国买办队伍壮大的主要背景是()
A.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 |
B.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
C.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 |
D.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
1939年罗斯福政府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国际问题上。凯恩斯说:“你们的战备,远非一种牺牲,而是提高个人消费和生活水平的刺激,这种刺激既不是新政的胜利,也不是新政的失败。”他认为()
A.罗斯福新政推行社会福利政策改善了民众生活 |
B.美国在战争中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
C.罗斯福建立军事经济体制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 |
D.罗斯福新政没有起到彻底缓解经济危机的作用 |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初稿》中说:“普选权在此之前……或者被当作议会批准神圣国家政权的工具,或者被当作统治阶级手中的玩物……而现在,普选权已被应用于真正目的:由各公社选举它们的行政的和创制法律的公职人员。”在这里马克思()
A.对巴黎公社推行的选举政治评估过高 |
B.认为资产阶级创立的普选制已经过时 |
C.视议会政治为实现普选权的最大障碍 |
D.认为巴黎公社的普选权更具有人民性 |
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写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一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说明()
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
B.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播的主要原因 |
C.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
D.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加速疾病的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