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关于生长素发现的相关实验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③探究的是植物的感光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还是尖端下面一段 |
B.实验④中的单一变量是琼脂块是否与胚芽鞘尖端接触过 |
C.实验⑤的结论是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物质)可以透过琼脂块 |
D.实验①②③都能验证单侧光照射引起尖端产生的刺激(物质)发生横向移动 |
把经过相同时间饥饿处理同种长势相近的植物放在透明玻璃钟罩内 (密封),钟罩内的烧杯中放有不同物质,如下图所示。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CO2,以及探究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分别是()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①④ | C.①④; ②③ | D.③④;①③ |
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下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最多,光合作用最强 |
B.CO2浓度下降从DE段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 |
C.D点表明植物光合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
D.D点较B点CO2浓度高,是因为D点温度高,使植物呼吸作用强 |
下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有1、2、5 |
B.1中产生的一分子CO2扩散出来进入2中被利用,穿过的磷脂双分子层的层数为4层 |
C.2与4中都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 |
D.3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 |
请挑选出恰当的科学方法与实验目的组合()
选项 |
科学方法 |
实验目的 |
A |
光学显微镜观察 |
认识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 |
B |
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 |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
C |
建构物理模型 |
研究DNA分子结构 |
D |
标志重捕法 |
调查鼠的种群年龄组成 |
下列是表示①②③④四个框图内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框图①内都是原核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都能发生突变,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
B.框图②内的生物都不含叶绿素,同化作用的代谢类型均为需氧型,且都是分解者 |
C.框图③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 |
D.框图④内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能分裂生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