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孟德尔利用该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下列对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 |
|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
| C.孟德尔为了验证所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纯合亲本的正、反交实验 |
|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能够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
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离心后发现上清液的放射性偏高。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混合时,大肠杆菌过少 | B.保温时,时间过长 |
| C.搅拌时,搅拌不充分 | D.离心时,转速太慢 |
下图表示某种动物不同个体的某些细胞分裂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丙两细胞都发生了基因重组 | B.图中的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后期 |
| C.可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的是甲、乙、丁 | D.乙、丁的染色体数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
已知一批豌豆种子,基因型为AA:Aa=1:2,将这批种子播种后自然生长(假设结实率相同),则其所结种子中,基因型AA、Aa、aa的数量之比为
A.4:4:1 B.3:2:1 C.3:5:1 D.1:2:1
图甲~丙依次表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图,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不同分裂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与染色体DNA数目关系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细胞对应于图乙中的DE段、图丙中的② |
| B.图丙中与乙图BC段对应的只有② |
| C.甲细胞分裂时期核糖体、中心体代谢活跃 |
| D.图丙中引起②→③变化的原因是DNA复制 |
下图中甲~丁为某动物(染色体数=2n)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 B.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
| C.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G1期 | D.丁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