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历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材料所反映的侵华战争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的“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 A.国家允许私人经营大中小企业 | B.农民纳税后可以自由支配余粮 |
| C.苏维埃政府无偿征收农民的余粮 |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
1921年苏维埃政权出现了政治危机,革命领导人列宁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此,列宁()
| A.宣布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 B.发布《四月提纲》,号召推翻临时政府 |
| C.宣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D.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 |
罗斯福总统在就职典礼上发表演说:“我准备在宪法所赋予我的职责范围内,提出在一个危难的世界中,一个危难的民族所需要采取的各种措施。这些措施,……是我在宪法权限之内力求迅速实施的”。“这些措施”指的是()
①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②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产量
③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④推行以工代赈
| A.①②③ | B.①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它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 A.推行贸易自由化 | B.克服经济发展困难 |
| C.扩大进出口数额 | D.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
1932年,一位纽约市的妇女给政府官员写信说:“如果政府不能通过私有产业为我提供生计,那它必须利用公共途径和办法,”这表明()
| A.民众要求政府干预经济 | B.美国政府主动干预经济 |
| C.民众要求维持自由竞争 | D.美国政府放弃自由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