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之所以能在棉花的叶肉细胞中准确地表达出来主要是因为
A.目的基因能在植物体细胞核中进行复制 |
B.不同生物具有相同的一套遗传信息 |
C.目的基因与棉花DNA的基本结构相同 |
D.不同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
如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分析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
A.三个处理条件中 b 是此酶促反应的最适条件 |
B.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不可能是酶的量不同 |
C.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可能是反应底物的量不同 |
D.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很可能是处理温度的不同 |
下列选项符合图示含义的是( )
A.随pH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
B.随pH从5升高到7,酶的最适温度不变 |
C.温度从O→A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
D.该酶的最适pH为7 |
科学家在研究钠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做了下述实验:先向枪乌贼神经纤维里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如果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先后加入某药物和ATP,测得周围溶液中24Na的量如图所示。据图作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加入某药物后,溶液中24Na的量不再增加 |
B.加入ATP后,细胞中24Na的量减少 |
C.神经纤维排出24Na需要消耗ATP和载体蛋白 |
D.“某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呼吸 |
显微镜下观察可测量黑藻细胞,测量其A、B值(如图A为细胞的长度,B为原生质体长度),并计算B/A(%)值。如果将该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B/A(%)值变化的趋势是( )
实验发现,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时,如果使用药物限制蛋白质的活性,则葡萄糖的运输速率迅速下降,如果减少能量的供应,却对运输没有影响。由此推断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 )
A.自由扩散 | B.主动运输 |
C.协助扩散 | D.逆浓度梯度运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