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
记者: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
林清玄:我很喜欢一句古诗:书到今生读已迟。就是说,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我想这种积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头看,会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
记者: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成长有何影响?
林清玄: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来。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
记者: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
林清玄: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爱。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来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
记者:在经历5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
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山”,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
当然,要想不被欲望捆绑,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来充实我们的心灵世界,比如文学。
记者:对于生在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可供选择的青年来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林清玄: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我有两句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径。林清玄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结合文章赏析两处划线部分。
(1)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
(2)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根据文意,请谈谈怎样做才能达到“真正的优雅”。
这篇访谈主要谈了林清玄文学方面的成就和看法,标题却是“心美一切皆美”,你觉得切合全文主旨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霍金自述:我的公众科学观
①如何利用兴趣向公众提供必须的科学知识,使之在诸如酸雨、温室效应、核武器和遗传工程方面作出真知灼见的决定?很清楚,根本的问题是中学基础教育。可惜中学的科学教育既枯燥又乏味。孩子们依赖死记硬背蒙混过关,根本不知道科学和他们周围世界有何相关。此外,通常需要方程才能学会科学。尽管方程是描述数学思想的简明而精确的方法和手段,大部分人却对之敬而远之。当我最近写一部通俗著作(即《时间简史》--编者注)时,有人提出忠告说,每放进一个方程都会使销售量减半。我引进了一个方程,即爱因斯坦著名的方程,E=mc2。也许没有这个方程的话,我能多卖出一倍数量的书。
②科学家和工程师喜欢用方程的形式表达他们的思想,因为他们需要数量的准确值。但对于我们中的其他人,定性地掌握科学概念已经足够,这些概念只要通过语言和图解而不必用方程即能表达。
③人们在学校中学的科学可以提供一个基本框架,但是现在科学进步的节奏如此之迅速,在人们离开中学或大学之后总有新的进展。我在中学时从未学过分子生物学或晶体管,而遗传工程和计算机却是最有可能改变我们将来生活方式的两种发展。有关科学的通俗著作和杂志文章可以帮助我们知悉新发展,但是哪怕是最成功的通俗著作也只被人口中的一小部分所阅读。只有电视才能触及真正广大的观众。电视中有一些非常好的科学节目,但是还有些人把科学奇迹简单地描述成魔术,而没有进行解释或者指出它们如何和科学观念的框架相一致。科学节目的电视制作者应当意识到,他们不仅有娱乐公众的义务,而且有教育公众的责任。
④在最近的将来,什么是公众在和科学相关的问题上应做的决定呢?迄今为止最紧急的应是有关核武器的决定。其他的全球问题,诸如食物供给或者温室效应则是相对迟缓的,核战争意味着地球的全人类在几天内被消灭。冷战结束带来的东西方紧张关系的缓解表明,核战争的恐惧已从公众意识中退出。但是只要还存在把全球人口消灭许多遍的武器,这种危险就仍然在那里。
⑤如果我们避免了核战争,仍然存在把我们消灭的其他危险。有人讲过一个恶毒的笑话,说我们之所以未被外星人文明所接触,是因为当他们的文明接触到地球时总是先把自己消灭掉了。但是我对公众的意识有充分的信任,那就是相信我们能够证明这个笑话是荒谬的。
(据2002年8月9日《文汇报》有改动)理解第①段中划横线的句子,霍金这样说的真正意图是 ( )
A.意在讽刺中学科学教育的枯燥乏味,因为向公众提供科学知识,根本问题是中学基 础教育。 |
B.意在批评中学生的科学观,因为中学生根本不知道科学和他们周围世界有何联系, 并且常常需要方程才能学会科学。 |
C.意在强调《时间简史》是一部面向公众的通俗著作,而不是一部简明而精确的纯学 术专著。 |
D.意在强调社会公众与科学家、工程师不同,他们不需要数量的准确值,只需要定性 |
地掌握科学概念已经足够。对原文第③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人们离开中学或大学之后总有新的进展",所以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赶潮流是 不必要的。 |
B.遗传工程和计算机是最有可能改变我们将来生活方式的两种发展,因而中学应该开 设生物学或晶体管的相关课程。 |
C.《时间简史》在全球的销量已经创下了平均每数百人就有一册的记录,而霍金却说: 只有电视才能触及真正广大的观众。体现了伟人的谦虚。 |
D.最佳的电视科学节目,一定要具备娱乐和教育的双重功能。 |
综观全文,对文末最后一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相信我们能够很好地解决酸雨及温室效应等问题,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
B.相信我们能够很好地解决核武器及核战争所带来的危机,实现地球的真正和平。 |
C.相信我们能够很好地解决食物供给和遗传工程等难题,确保地球人自身的可持续发 展。 |
D.相信"我们人类"将不再让"外星人文明"所远离,让"恶毒的笑话"不攻自破。 |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要提高公众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就要从中学的科学教育抓起,从"娃娃"抓起。 |
B.让学生在头脑中对科学形成一个基本框架,而又不流于枯燥乏味,这无疑是中学科 学教育需要研究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
C.普及公众的科学知识,电视媒体比通俗著作和杂志文章更有效,因此应该多开设电 视科学栏目,尽量减少通俗著作和杂志文章的出版。 |
D.如果大众没有足够的科学知识,就会在危及地球和人类自身的重大问题上作出错误 |
的决定,从而引发难以想象的后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国学狂人”刘文典传奇的一生
柳已青
提起古籍校勘大家刘文典,脑海中就会出现一个狂生的形象,风骨嶙峋,清高孤傲,特立独行。刘文典的逸闻广为流传,在安徽大学任校长时,与蒋介石发生争执,痛斥蒋介石为“新军阀”;在西南联大时期,跑警报遇到沈从文,喝斥沈“你为何跑警报”;圆月之夜为联大学生讲《月赋》;因迷恋云南鸦片和火腿,被称为“二云居士”,最终因贪食鸦片离校未归被解聘…… 这是人们熟悉的刘文典。
刘文典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一面。早年参加同盟会,师承刘师培、章太炎,发扬光大“章疯子”的狂狷个性,章太炎曾作联语“养生未羡嵇中散,疾恶真推祢正平”赠刘文典。追随孙中山,担任秘书,起草英文电稿。在新文化运动中,刘文典加盟《新青年》,高举科学大旗。执教北京大学时,参与营救陈独秀,驱逐章士钊。任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时,请陈寅恪出大学入学考题对对子“孙行者”。……在云南大学执教时期,被尊为国宝级教授,成了云南省主席的“座上宾”,吸食鸦片,是云南省政府特批的。1946年10月,刘文典为蒋介石60大寿写骈文祝寿。
《狂人刘文典》作为第一本为刘文典而作的传记,以翔实的文史资料,展现了被忽略的“国学狂人”传奇的一生。作者章玉政为写此书,深入北京、云南、安徽等地的图书馆、档案馆查阅第一手的资料,访问知情人,厘清了刘文典生平中的“疑点”,做到了记其事功,传其神采。
作者这种严谨、细致、扎实的态度,使得这本传记建立在有价值的史料之上。章玉政在《狂人刘文典》后记中说,尽量坚持“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的史家态度,强调故事性与学术性并存。写作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书中有美中不足之处。笔者觉得有些地方作者下的判断过于草率了。
比如,刘文典被西南联大辞退这桩公案。有时,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分歧,即使相同的史料,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1943年刘文典应普洱(磨黑)大豪绅、盐商张孟希之邀,为其母撰墓志,张孟希赠他“云土”50两。他的普洱之行遭到了联大同事的非议,认为她不堪为人师表。闻一多强烈反对,坚决不再聘请。即使刘文典收到了聘书,也要收回。于是,刘文典被联大解聘。章玉政在“恩怨闻一多”这一章,有为刘文典翻案的意味。刘文典磨黑之行,章玉政解释为生计所迫;刘文典贪食鸦片,章玉政归结为缓解丧子之痛;刘文典被解聘,归结为与闻一多的恩怨和矛盾。刘文典被解聘的真正原因,在梅贻琦延迟回复刘文典的信中,说得很明白:“尊驾亦已于春间离校,致上学期联大课业不无困难。”刘文典的磨黑之行,“自问实无大过”,但犯了联大学者的大忌。精神独立,不依附任何权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是联大学者的精神写照。
刘文典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有魏晋风度和名士派头,这本传记抓住了刘文典的精神内核“狂”。章玉政认为,刘文典的“狂”,是一种对命运的抗争与努力,是一种对权贵的蔑视与逃离,是一种对尊严的坚守与把握。刘文典和他同时代的学者,在那个动荡起伏的时代,集体绽放“思想光芒”。
12.下列对刘文典的形象分析有误的两项是()
A.人们熟悉的刘文典是一个风骨嶙峋、清高孤傲、特立独行的狂生的形象。 |
B.刘文典任安徽大学校长时,痛斥蒋介石为“新军阀”。 |
C.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时期,喝斥斥沈“你为何跑警报”;圆月之夜为联大学生讲《月赋》。 |
D.刘文典迷恋云南鸦片和火腿,被称为“二云居士”,最终因贪食鸦片离校未归而自动离职。 |
E.刘文典是一个“狂人”,他的“狂”犯了联大学者的大忌。
13.文章说“作者这种严谨、细致、扎实的态度,使得这本传记建立在有价值的史料之上”的依据是什么?
答:
14.联大学者的精神写照是什么?依据文章内容,谈谈应怎样理解刘文典的“狂”。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孔孟
黄仁宇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把孟子比做柏拉图。
但是我们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所以大成至圣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常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孔子令门人言志,只有曾皙最得他的赞许。而曾皙所说的,大致等于我们今天的郊游和野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孔子还说饭菜不做好,这样不吃那样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式。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而且“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之四方”等辞句也经常出现在他的嘴中。
孔子没有直接的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之中,“仁”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解释完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他曾斩钉截铁的说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
孔子对“礼”非常尊重。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颜渊厚葬;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孔子虽不值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鲁平公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意。他做了齐国的吊丧正使,出使滕国,却始终不对副使谈及出使一事。
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春秋时代的战事,显示了社会的不稳定性;但战事本身,却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孔子对当日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还相当的宁静,所以他仍提倡“克己复礼”,显然认为过去的社会秩序仍可以恢复,表现一腔复古的热忱。
孟子被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已经大大超过春秋时期竞技式的战争,这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济事的。齐宣王问他贵戚之卿应做的本分,他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也就是容许废君而另立族中贤人。这已经不是孔子所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严格规矩了。
宋朝以后,《孟子》既为各朝经筵讲解之用,也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对中国思想史有巨大的影响。他的性善论必定带着一种强迫性的推论,因人既生性为善,那么强迫人们保持这种天性也不算过分了。他的低水准平等思想——例如“乐岁终身饱,凶年不免于死亡”,以及“省刑罚,薄税敛”,在一个简单的农业社会里,被奉作经典,同时也符合事实的需要。
9.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 ) (5分)
A.孔子在衣食方面还有所挑拣,但孟子提出的“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却更具有平等思想,虽然这种平等思想和孔子相比是属于低水准的。 |
B.孔子认为要实现“仁”,既要靠学习和自我约束,又要靠由内外观察而产生的纠正错误并促使自己行善的能力;但是孟子却认为道德纯粹是由自我产生的。 |
C.春秋时期的战争是属于竞技性的,虽然也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但战事本身,却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而战国时期的战争则是剧烈的,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济事的。 |
D.自宋朝以后,《孟子》就取代了《论语》,成为各朝经筵讲解之用和科举取士的标准,从此以后,对中国的思想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E.孔子没有直接提出人之性善或性恶,但可以间接地看出他认为人性本恶;而孟子则坚定地认为人性本善,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下也”。
10.第2段说“孟子凡事紧张”,“紧张”一词含义是什么?
答:
11.孔子和孟子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根据文意,分三点对此概括说明。
答: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最近,“轻小说”的概念颊频出现于网络媒体上,有的网站,将一批“80后”甚至“90后”作家主编的杂志,通称为“轻小说”,比如郭敬明主编的《最小说》、明晓溪主编的《公主志》、郭妮主编的《火星少女》、江南主编的《幻想l+1》……这些杂志大多开本小,一手便可掌握,翻阅起来极为方便——这样的设计,恐怕还是出于在课堂和上下学路上阅读的考虑,国内的“轻小说”和日本的“轻小说”如出一辙,看来,在日本动漫和韩国游戏全面侵入国内青少年文化生活之后,日本文学也通过杂志的方式开始影响中国的孩子了。2001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曾出版过一套5本的系列丛书,取名为“轻阅读书坊”,图书采取的也是文配图的方式,被视为国内最早提出文学“轻概念”的丛书。
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编辑王肖练曾经就“轻阅读”三字给出精彩的定义:轻松的阅读,轻快的阅读,轻灵的阅读;“轻”不是没有分量,“轻阅读”是另一种重质感的阅读。书中的内容“说的都是大白话,话题既时髦又有趣,既温丈尔雅又愤世嫉俗”。通过这些定义,即便是“轻阅读书坊”的创意借鉴自日本的“轻小说”,也能看出出版者已经将其本土化了。
“轻阅读”的流行,得益于网络普及的推动。据了解,国内著名的商业网站网易和腾讯,均开设有“轻阅读”的频道或专栏。网络使得两种文字阅读上的障碍得到了最快的融通,而站在时尚和流行前沿的年轻作家,在对外来文化的消化上,也表现出了惊人的适应能力。
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品,“轻阅读”产品的本质是无害的,甚至在丰富人的生.活、愉悦人的心灵方面,有着其他读本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些文本中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的匮乏,以及价值观的迷失,都有让“轻阅读”变成“飘阅读”的趋势。我们青少年读者追逐和享受“轻阅读”是他们的权利,但也要清醒地意识到“轻阅读”中唯美背后的虚无、时尚背后的苍白。无论什么时候,厚重的经典和传统文学的质朴和开阔,都是丰富一个人心灵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节对“轻小说”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轻小说”是一批“80后”甚至“90后”作家主编的如《公主志》一类的杂志。 |
B.“轻小说”是开本小、易掌握,翻阅起来极为方便,有利于学生随时阅读的一类杂志。 |
C.“轻小说”是源自日本、受日本文学杂志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类方便阅读的一类杂志。 |
D.“轻小说”是源自日本、被出版者本土化的便于读者阅读的一类杂志。 |
不属于“轻阅读”在我国流行的原因的一项是
A.日本动漫和韩国游戏全面侵人我们国内青少年文化生活。 |
B.我国的出版者将源自日本“轻小说”的“轻阅读”本土化。 |
C.国内著名的商业网站网易和腾讯,均开设有“轻阅读”的频道或专栏。 |
D.“轻阅读”是一种文化消费品,它的本质是没有危害的。 |
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编辑王肖练就“轻阅读”三字给出的精彩定义,现在流行的“轻小说”属于王肖练所说的“轻阅读”的一种。 |
B.2001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曾出版过一套5本的系列丛书,取名为“轻阅读书坊”,说明早在六年前“轻小说”就已经开始在我国流行了。 |
C.“轻阅读”在丰富人的生活、愉悦人的心灵方面,有着其他读本不可代替的作用,表明“轻阅读”在人们的阅读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
D.厚重的经典和传统文学的质朴和开阔,是丰富一个人心灵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因此人们不能因为轻阅读而放弃对经典和传统文学的阅读。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周空空——“东方卓别林”①
王熙章
20年代,在最早的中国银幕上出现了一颗滑稽明星,以他卓越的表演技巧和多方面的艺术才华,为萌芽时期的中国电影事业作出了可喜的贡献。这就是扬名海内、被人誉为“东方卓别林”的周空空。
周空空(原名大鹏),生于1887年,重庆市长寿县人。祖父周泽玉,清时宦游省外,曾作过某“皇亲”的老师。晚年告老还乡,主持过长寿风山书院。空空父辈昆仲甚多,父名周仲玉,是一个能读父书的宦门公子。母亲韩氏,也是名门闺秀,幼娴诗书,颇具学识,早年创办长寿女子学堂,曾任第一任校长,在当时长寿女界中,是一个难得的人才。空空幼年从塾师读书,生性聪颖,天资过人,尤其爱好各种艺术,能写善画,于音乐、表演尤其擅长。
在周空空那个书香门第里面,他是兄弟姐妹五人中最聪明的一个。父母一心指望他能够发奋读书,求学上进,他日能绍接书香,光耀门楣。谁知他专门喜好吹、打、弹、唱,不务“正业”。因此,父亲多次严加责斥,周空空只好离开了家,只身到了重庆。
游子离家,如失群孤雁,难免不有凄凉之感;同时想到骨肉亲人对自己如此寡情,使他对世态人情,也就有了深一层的认识。他到重庆后,为了谋生,正式下海唱川戏,更名“空空”。约在1922年,空空辞去戏班,个人买棹东下,破夔门,出三峡,几经辗转,到了上海。
空空来到这十里洋场的花花世界,床头金尽,又不能不考虑生活出路。当时有个日本人,名叫松村,很欣赏他的口书和指画,曾资助旅费,帮他去过日本,从日本回国后,就在上海永安公司屋顶花园唱独脚戏兼演杂耍,他演独脚戏能一个人自打、自拉、自唱,左脚击钵,右脚踏楼板击鼓,双手拉胡琴;另以右腋挟槌击锣,自己演唱。节目内容经常变换,都是自己晚上在旅馆,冥思苦索编出来的。他演杂耍会唱猴戏,赤脚、短裤,上身着红褂衣,模仿猴儿开箱、关箱、翻筋斗。持小铜锣向观众要钱等动作,挤眉弄眼,惟妙惟肖,活像一只小小的狲猴。他学猴儿翻筋斗的动作特别精彩,每翻一次,观众必不断高呼“再来一个,再来一个!”在永安公司演出,每日午、夜两场。不久,声名大噪,上海很多人都知道永安公司有个周空空。
出名后,上海明星影片公司的老板张石川把他看中了。1924年,空空被拉进明星公司拍电影。先后主演过《济公活佛》、《盘丝洞》、《孔雀东南飞》、《乾隆游江南》、《唐明皇游地府》、《刘姥姥进大观园》等十多部影片。从此,蜚声影坛,成为全国闻名的滑稽电影明星,被人称为“东方卓别林”。
周空空艺术上达到成熟的黄金时代,是上世纪20年代中期到末期,由于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局限,使他在艺术上也难免带有资产阶级商品艺术的形式主义痕迹,掺杂一些低级、庸俗的表演。但另一方面,因他早期曾受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兼之他亲身经历了家庭、社会的诸多折磨,又使他的表演艺术能够从现实生活中吸取一些养分,基本上符合现实主义,这是他有别于早期电影界那些单纯依靠噱头迎合小市民阶层的一般滑稽演员的最大不同点。他自编、自演的一些新戏,大多是愤世嫉俗之作,对当时社会的不平现象予以无情鞭挞,从而能够痛切时弊,于笑声中见辛辣,深深触动观众的心灵。他在重庆编演了一出新戏名叫《屠杀赵尔丰》。借古讽今,矛头所向,直指当时四川大军阀刘湘(当时任四川督办)。因此刘湘派人要暗杀他。所幸他相识的刘部师长范绍增、陈兰亭二人(陈也是川剧“玩友”),一面每天派十支短枪保护他;一面在刘湘面前竭力斡旋,事情才算罢休。空空在重庆呆不住了,只好把剧团迁到合川。
空空体态修长,生性诙谐,一举一动都带滑稽感,在任何场合往往都能笑语惊四座,且文思敏捷,出口成章,能即兴编演唱词,号称“东方卓别林”,并非过美之辞。
(选自2009.12.10《人民政协报》,有删改)
[注]①卓别林:英国电影喜剧演员,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表演艺术精湛,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下列对传记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周空空的祖父、父母学识渊博,都是以读书博得功名的人,他们从自身的阶级立场出发,认为周空空的学艺是辱没门风,所以加以强烈反对。 |
B.周空空离开家庭之后,先后唱过川戏、独脚戏,演过杂耍,最后到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拍滑稽电影,其成名经历也是一波三折。 |
C.成名的周空空到上海后,床头金尽,迫于生计,只好降低身份唱猴戏,讨好观众,故意装扮成猴子,模仿猴儿开箱、关箱、翻筋斗,持小铜锣向观众要钱等动作。 |
D.周空空自编、自演的一些新戏,大多是愤世嫉俗之作,这种现实主义风格,既使他受到了一些迫害,也使他超越了一般滑稽演员。 |
E.本文选取了周空空的家世、成名经历、艺术追求等材料,多角度地介绍周空空的艺术人生,真实表现了一代滑稽明星的丰满形象。开头用大量篇幅介绍周空空的祖父、父母,有何作用?
请结合文本探究一下,周空空成长为“东方卓别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