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和镁 |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一定不含有铁和镁 |
C.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和绿化亚铁,一定没有氯化铜 |
D.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绿化亚铁、氯化铜 |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CO2属于酸 |
B.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
C.碱溶液的pH大于7,碳酸钠溶液的pH大于7,所以碳酸钠属于碱 |
D.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水由氢、氧元素组成,水属于氧化物 |
甲分子与乙分子反应生成丙分子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甲是单质
B.丙分子中A、B原子个数比为3:l
C.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分子的个数也没有改变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乙的化学式为A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植物油与水混合,得到的是溶液 |
B.洗洁精用于洗涤餐具是因为洗洁精能溶解餐具上的油 |
C.打开啤酒瓶盖有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少而减小 |
D.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
某同学学习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之后,对家中的一些食品及生活用品进行了 pH测定,结果如下。参照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这些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食醋 |
B.牙膏是中性物质 |
C.酱油显碱性,可使酚酞变红色 |
D.胃酸过多的人宜多吃葡萄 |
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甲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乙、丙、丁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气反应。丁盐的水溶液可用丙制的容器盛放,但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甲>乙>丁>丙 | B.丙>丁>乙>甲 | C.丙>乙>丁>甲 | D.乙>丁>丙>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