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
B.t2℃时,取三种物质各a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只有C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
C.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到t1℃,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
D.可用增加溶剂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下图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像,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像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
B.将稀H:S04滴人一定量的BaCl2溶液中 |
C.将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入试管中充分加热 |
D.向pH=13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
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
B.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分别含甲、乙两物质的质量相等 |
C.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时,都会析出晶体 |
D.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发现a溶液有晶体析出,b溶液没有明显现象。再向b溶液加入少许b晶体,晶体消失。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a、b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下列哪种方式不可能用于分离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A.过滤 | B.蒸发 | C.蒸馏 | D.结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