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图分别为中国和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图,出现这种变化的共同因素是
| A.战争的影响 |
| B.经济政策的影响 |
| C.“左”倾思想的影响 |
| D.走农业集体化道路的影响 |
一古代算数例题:“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书中记载正确的答案是:他们依次分别得到1又2/3、1又1/3、1、2/3、1/3只鹿。请问,这题算数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项特色( )
| A.年龄在鹿肉分配上的重要性 | B.古代中国人特殊的数学观念 |
| C.个人的地位由猎鹿活动决定 | D.不同爵位者的分配权利差异 |
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 )
| A.分封制 | B.封建制度 |
| C.君主专制制度 | D.中央集权制度 |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
|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
|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
|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
隋唐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其“完善”的含义是()
①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②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③地方官吏由中央统一任命
④实行三省六部制,中央各部门相互制约
|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④逐渐强化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