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平行关系”的是
| A.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 |
| B.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
| C.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
| D.Aa杂合子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a基因的性状 |
下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
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色素乙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最快 |
| B.提取色素时加入乙醇是为了防止叶绿素分解 |
| C.水稻在开花时节,叶片中色素量是(甲+乙)<(丙+丁) |
| D.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丁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
下图表示PH、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和酶活性的影响,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酶甲和酶乙的最适PH范围的宽度相同 |
| B.PH从6升高到8时,酶乙的活性逐渐增加 |
| C.在其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T1与T2所示温度不相等 |
| D.①、②是温度影响酶丁活性的曲线,其中②是错误的 |
将萤火虫腹部末端的发光器切下,干燥后研成粉末(无光)。然后完成如下实验:第一步:向试管A中加入粉末和蒸馏水,A中出现淡黄色荧光,2 min后荧光消失。第二步:向试管A中滴加葡萄糖溶液,荧光不能恢复。第三步:向试管A中滴加ATP溶液,荧光恢复。
分析上述实验现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2 min后荧光消失”,说明细胞内含有大量的ATP |
| B.“A中出现淡黄色荧光”,说明ATP水解时2个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转换成了光能 |
| C.“滴加葡萄糖溶液,荧光不能恢复”,说明葡萄糖中的能量不能被细胞利用 |
| D.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细胞内的直接能量物质是ATP而不是葡萄糖 |
下列甲、乙两种生物膜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膜上的色素是极性分子 |
| B.乙膜上的酶活性与O2浓度有关 |
| C.甲、乙膜上的[H]是同一种物质 |
| D.甲、乙膜上都有合成ATP的酶 |

某同学设计了若干种单一方向刺激下的植物向性实验,下图是取材于生长素作用部位制成的临时装片的显微观察结果。据图得出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 A.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
| B.b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a侧 |
| C.a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b侧 |
| D.生长素能对细胞的伸长生长产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