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刘师培文章中指出:“欲明欧洲资本之发达,不可不研究斯编(注:指《共产党宣言》)。”他在这里强调:( )
| A.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
| B.研究《共产党宣言》有助于了解欧洲 |
| C.社会主义是中国复兴的希望 |
| D.社会主义是欧洲发达的原因 |
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 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该框)。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 |
|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
| 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 |
| 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 |
“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并且决定接受西方的科学、民主和文化作为新秩序的基础。”这反映出
| A.林则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文明以改造中国 |
| B.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张重建中国的政治秩序 |
| C.陈独秀、胡适等知识分子主张重估传统、唤醒国民 |
| D.李大钊、陈独秀主张效仿苏俄进行彻底的社会转型 |
对于中国近代化,有人这样说:“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摸钱。”上述评价中“江浙人摸钱”的本质含义是
| A.江浙是近代中国财阀的聚集地 |
| B.江浙地区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
| C.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 |
| 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运动的倡导者推动现代规划,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作为历史解释,它可以用来评价
| A.洋务运动 | B.维新思想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对该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 A.最早产生于隋唐时期 |
| B.毕升改进后提高了印刷效率 |
| C.宋元时期开始向外传播 |
| D.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重大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