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材料一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中央对2012年经济工作提出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这是中央努力探寻经济发展趋势,进行的科学决策,今后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调控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材料二 重庆市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5年内新增330万个就业岗位,发展微型企业15万个、个体工商户增加到150万个;从2011年4月起,重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较全国提前4年完成全覆盖,每年将拉动数百亿元消费;2011年,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5. 5%和22%,将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由43%提高到50%以上;衡量全市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降至0.421,城乡差距缩小到3.15 :1。
(1) 运用辩证唯物论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一进行分析。
(2)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重庆市是怎样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落实民主管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究中,对某省甲乙两县进行了调查,以下是调查资料摘要:
甲县某村和乙县某村的问卷调查情况
问题 |
选项 |
甲县某村 比率(%) |
乙县某村 比率(%) |
你在村委会 选举中的态度 |
A.选群众公认的当家人 |
44.3 |
100 |
B.选与自己关系好的人 |
22.3 |
0 |
|
C.不参与,选谁无所谓 |
33.4 |
0 |
|
村里重大事项的决定 |
A.村委会讨论决定 |
32.3 |
0 |
B.村委会说了算 |
43.2 |
0 |
|
C.村民会议讨论决定 |
24.5 |
100 |
|
对村党支部和党员的满意程度 |
A.党的先进性教育之前 |
66.9 |
——- |
B.党的先进性教育之后 |
97.6 |
——- |
|
C.没注意观察 |
2.4 |
——- |
|
村里的财务情况 |
A.公开了,没去看 |
44.5 |
0 |
B.公开了,去看过 |
48.4 |
100 |
|
C.不知道 |
7.1 |
0 |
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说明,在问卷调查中,乙县村民参与村务民主管理的具体方式及其意义。(9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2年主要经济数据,可谓“国家年报”。国家统计局还首次公布了2013年以前十年的基尼系数(如下)。
注:基尼系数,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 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经济学家们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材料二: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产业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时下,国际交流中,传统文化“中国元素”无所不在。“皮影剪纸灯笼花轿,亭台楼阁宝塔城堡,小桥流水小巷古道,国粹凤凰国宝熊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投资时,也开始加入中国文化的元素:吉利汽车在法兰克福车展上用原汁原味的京剧脸谱做表演,吸引了大量的参观者驻足,取得了不菲的经济效益。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根据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元素”在世界经济领域的影响不断增强的原因。
目前,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取得重大突破和阶段性成果,初步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六大突出强调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作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高度,作出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文化强国列入党的行动纲领,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
材料二: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从十六大到十八大的十年间,文化领域向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鲜亮的成绩单:580多家出版社、3 000多家新华书店、8 500家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单位等全部完成转企改制;成为世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图书出版物和日报发行量位居世界第一位。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因。
(2)结合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党对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过程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材料一:“新常态”定义了当下的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是当前最热门的经济关键词之一。从2014年8月4日开始《人民日报》连续刊登了关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系列报道和评论员文章。“新常态”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新常态”主要有四个特征:中高速(经济增长换挡回落、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优结构(经济结构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不断优化升级);新动力(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多挑战(面临新的挑战,一些不确定性风险显性化,如:产能过剩、要素价格上升、创新动力不足、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严重等)。
材料二:近年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密集掀起了一波反价格垄断调查风潮,反垄断调查的消息接连不断,先是高通、微软被调查,然后汽车行业也卷入其中。截至目前,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查处企业及行业协会组织335家,开展反垄断调查将成为市场未来的“新常态”。
(1)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新常态”下如何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开展反垄断调查的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产生于先秦时代。西周周公旦提出的“明德慎罚”与“礼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开端。儒家和法家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较大贡献,儒家重视道德教化,重视犯罪预防;法家重视法律在治国中的作用,主张因时制法、事断于法、以法治国,主张刑无等级、法不阿贵,反对以私害法。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强调权力本位,皇权至上,法律是皇权的“附庸”,坚持“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强调义务本位,造成了个人权利意识的淡薄。
权力至上、权大于法的文化在今天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人们的行为,阻碍着法律的贯彻实施。这种崇拜权力,轻蔑法律的倾向,既不利于控制国家公共权力的运行,又不利于防止国家公共权力滥用的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其危害很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政治关系的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批判继承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对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
(3)部分群众法治观念淡漠是制约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因素。班级组织同学进社区(村落)进行法治教育。为了提高法治教育的效果,请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提两条方法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