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说明

A.国民党决定与共产党合作
B.国民党决定开辟敌后战场
C.国民党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抗日
D.国民党统治中心开始转向农村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58年3月13日的《光明日报》上有这样一段文字:“资产阶级的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已经完全破产。它对我们只有一个用处,就是当作毒草来研究,以便使我们有个反面的教员,使我们学会认识毒草,并把毒草锄掉变为肥料。”这反映出()

A.“双百”方针受到干扰和损害 B.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强化阶级斗争
C.“右倾”错误影响到科学文化发展 D.批判“毒草”是当时政治发展的需要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

A.改革社会风尚 B.吸收世界文明 C.发展近代交通 D.主张机器生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之前,没有人曾认真地考虑过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方面进行一场根本革命,没有人提出过农民大众可以转变成有文化、有财产、政治上积极的公民这样的见解。”材料中的“”应为()

A.康有为 B.孙中山 C.毛泽东 D.邓小平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凤凰网《救赎中国》专题中,在叙述某一历史事件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动荡了;第二部分:传播了;第三部分:愤怒了;第四部分:爆发了。该历史事件可能是(  )

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