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5分)
历史教科书是一般国民普遍历史观的重要来源,代表了一国统治者的史观及立场,是建构民族形象和民族认同的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文仁孝好学……兴礼乐,定制度,后(北)魏文物(礼乐制度),始有可观。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宗室勋旧,不悦者多,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材料二 孝文自鄙胡俗,深慕华风,汉晋以下大改革家也。论者议其忘强武之旧,习弱靡之风,国势之衰,萌芽于是。然孝文弃平城而趋洛阳,失形式则有之……至于革鄙陋,趋文明,夫安能为孝文咎耶。在北方民族同化上,孝文帝起了重要作用,鲜卑之同化中国,帝功居多。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二者对孝文帝改革影响认识的异同。
(2) 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孝文帝改革评价的立足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和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评析这一立足点转变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孝文帝改革的评价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年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华盛顿。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以上材料展开讨论: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乙:你看这些学生崇拜的仍然是孔孟,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变化不大。丙:没那么简单。他们为什么既崇拜孙中山、华盛顿又崇拜孔孟呢?
(1)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丙为什么说“没那么简单”?
材料二在第五十五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最出风头的影片是获奖八项的《甘地传》,而更出风头的是作古多年的印度国父——甘地。因本片而得奖的多位领奖人,上台后强调的一句话就是: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
(2)以史实说明“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
材料三 1999年,英国BBC广播公司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第一思想家”这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投票一个月,结果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中国社科院魏小萍教授说:“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结束资本主义命运的预言虽然显得过于乐观,但是马克思以消灭剥削和压迫为宗旨的人类解放思想仍然是人们今天探索替代资本主义社会模式、构建人类理想社会的最为宝贵的思想资源。”
2009年l0月4日,诺贝尔基金会评选爱因斯坦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获奖者之一。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在“千年第一思想家”评选中位居第一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成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获奖者之一”的理由。
(5)上述历史人物一直受到人们的尊崇和纪念。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之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美两国的首次通商是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开始的。那时,美国刚刚获得独立。担负这次通商的是一艘原在海军服役的帆船,改装后被命名为“中国皇后”号,含有对中国皇室尊重之意。早期对华贸易使美国迅速积累了经济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帮助美国打破了英、法、西等国的封锁和半封锁。
——百度百科“中国皇后号”
(l)材料一反映出美国对中国开始贸易的特点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
材料二在大多数当代问题上,两国合作充分,它们缺少的是一个总体上的互动理念。冷战期间,共同的对手发挥了纽带作用。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避免美中冷战》
(2)材料二中所说中美两国“共同的对手”是谁?它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双方认为,21世纪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对和平、发展与合作的需求增强。中关在事关全球稳定与繁荣的众多重大问题上,拥有更加广泛的合作基础,肩负更加重要的共同责任。两国应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为促进世界和平、安全、繁荣而努力。
——《中关联合声明》(2009年1月17日)
(3)中美两国面临哪些共同挑战?推动两国发展积极合作关系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指出,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中国。……中国代表团另提交了取消二十一条,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的书面照会。
——据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二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方法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摘自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
要求:内容应包括外交努力的主要目标、经过、结果及评价。答题应成文,无需罗列材料,字数在120字左右。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有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独立宣言》
材料二(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杰斐逊说)华盛顿将军在8年后树立了一个自愿退休的榜样,我将追随他,能够有更多的先例,就会形成一种惯例,从而使那些妄想延长任期的人无计可施。
——邓博尔《杰斐逊政治著作选》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杰斐逊哪些思想观点?
(2)据材料二对杰斐逊作一个简短的评价。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世纪以来,埃及、日本、中国等都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
——钱乘旦《再论世界近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埃及、日本、中国改革的共同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