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将可能出现的现象为
A.青藏地区高寒畜牧业萎缩 |
B.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将下降 |
C.一月份0℃等温线将向秦岭-淮河以南移动 |
D.台湾岛的面积将增大 |
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下题。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 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
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
读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完成下题。该省级行政区的城市发展特征是
A.城市化水平高 | B.城市南多北少 |
C.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 D.城市沿河分布明显 |
该省级行政区拟建设一个快递集散中心,从交通因素考虑最适宜布局在
A.固原 | B.中卫 | C.银川 | D.石嘴山 |
图4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题。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
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
2010年,上海市近郊区与远郊区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千米4684人和1388人,比2000年分别增长80.2%和61.4%。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城区。读图,回答下题。1978年到2009年,上海市郊区和城区制造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以及近十年人口空间集聚的变化可以显示
①城区工业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②城区居住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③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工业用地 ④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居住用地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近十年来,上海市郊区和城区人口密度的变化反映
A.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急剧下降 | B.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比郊区弱 |
C.远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近郊强 | D.近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远郊强 |
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图中所示山地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
该山地位于
A.喜马拉雅山脉 | B.天山山脉 | C.祁连山脉 | D.昆仑山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