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划线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悲鸟号(hào)古木吮(shŭn)血扪(mén)心自问青冢(zhŏng) |
B.铁骑(jì)呕哑嘲( zhāo)哳教坊(fāng)一筹(chóu)莫展 |
C.饿莩(piăo)狗彘(zhì)槁暴(pù)舟楫(jì) |
D.锲(qì)而不舍跬(kuĭ)步中(zhōng)规中矩爪(zhăo)牙 |
下列对《孟子》经典语录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所说的“得道者”是指有仁德、践履仁的国君,“失道者”指没有仁德、背离仁的国君。 |
B.“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孟子认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如果能以百姓之乐为乐,就能得到百姓爱戴,从而成就王业。 |
C.“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在义利轻重问题上,孟子要求梁惠王绝对不要考虑利益问题,而应该孜孜不倦地推行仁义。 |
D.“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这句话意思是说自己持身端正,天下的人都会归向他,因此,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才是根本。 |
下列对《论语》经典语录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孔子看来,人的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坦然地正视自己的无知。 |
B.“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认为,思考没有益处,所以不用思考,而要认真学习。 |
C.“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这句话,凸显了孔子以完善道德品质为基本点的教育思想。 |
D.“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显示学礼和修身的高度同一性:学礼的归宿是修身,修身的根本标准或规范是礼。 |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张飞为关羽报仇心切,下令三日内置办白旗白甲,挂孝讨伐东吴。两位部将范疆、张达说一时难以置办,希望能宽限几日。张飞大怒,将二人绑缚,鞭背五十。范、张二人不服,当夜,趁张飞喝醉,杀了张飞,投奔了东吴。 |
B.黄忠因听了诸葛亮说老将无用,即提刀上马至军中,要与东吴交锋。他先斩东吴史迹,又打败潘璋。关兴,张苞劝其回营,黄忠不听。次日潘璋战不数合,拖刀便走。黄忠纵马追之,却中了埋伏,被马忠一箭射中心窝而亡。 |
C.马谡镇守街亭,违背诸葛亮叮嘱,拒绝王平劝阻,生搬兵法,屯兵山上。后被司马懿断了水道,军心大乱。司马懿乘机放火烧山,马谡败逃。王平力量单薄,救援不成,街亭被魏军占领。为明法度,马谡被孔明挥泪斩首。 |
D.诸葛亮第五次出兵祁山,司马懿坚守不战。诸葛亮派人侮辱,司马懿不为所动。不久诸葛亮病危,穰星不成,遂将平生所学传授给姜维,并作好身后的军事安排。后尚书李福赶到,诸葛亮便推荐姜维为丞相继承人后死去。 |
E.诸葛亮初见魏延,就料其会反,便安排马岱卧底。并于临终前,给杨仪一个锦囊,交代其在魏延造反时打开。后魏延果真造反,杨仪按计行事,让魏延大叫三声“谁敢杀我”,魏延一声还没喊完,就被马岱从背后一刀砍死。
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入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华民族也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民族。唐代刘禹锡的诗句“,”,让人感受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青灯有味似儿时”,是南宋陆放翁对儿时读书情景的追念。至于流传千古的“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典故,“头悬梁,锥刺股”式的苦读,那种对书的迷恋则让人心生敬畏。
A.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 B.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
C.两三竿竹见君子,十万卷书思古人 | D.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混沌初开,人猿相别。所谓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语言的定型化产品。说到底,语文就是力量。
①可想而知,没有语文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②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化,智慧的物化,说在口头上的叫“语”,写在书面上的叫“文”。
③人生在世,靠语文进行学习、工作、生活,语文是人们须臾不可缺少的工具。
④人类有了语言,就标志着人类摆脱了愚昧、野蛮,进入文明、开化的时代。
⑤语文就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言的外延就有多大。
⑥交际交流,表达情意,人们利用语文这个工具“接受”或“表达”自己的精神思想,创造发明,形成认识论、世界观,铸造宏伟的文学殿堂,推进世界向前发展。
A.④②③⑤①⑥ | B.②④③⑤⑥① | C.②④⑤③①⑥ | D.④②⑤③⑥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