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实力虽然大大提升,但仍然存在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安居难等民生问题,仍存在大量贫困地区和人口,贫富差距依然比较突出。
材料二:“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国家对民生的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对贫困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社会保障的支出从2006年的2011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3185亿元;医疗卫生支出从2006年的13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389亿元,增加10倍;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和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支出已超过1.6万亿元。
材料三:“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中,党和国家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⑴结合材料一,我国要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根本途径是什么?
⑵党和政府为什么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⑶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是什么?
⑷社会上还有很多贫困家庭,与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生活,作为他们的同伴,你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2014年12月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系统性阐述,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
(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与之相适应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2)要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创新大国,需要国家和社会付出哪些努力?(国家和社会至少各写一条)
2015年3月15日,广西河池都安县城上千名各界民众或手握蜡烛或手举花圈送别他们心目中的大好人--都安高中校长莫振高。莫振高30多年时间里,用自己微薄工资以及陆续筹集而来的3000多万元人民币善款,资助近两万名贫困生圆了上学梦,他也因此被称为“化缘校长”。
(1)莫振高的事迹体现了他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在全社会倡导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2)莫振高的精神值得我们继承,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以实际行动关爱身边的贫困学子关爱弱势群体?
材料一:随着我国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居民收入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但是垃圾问题也日益突出。城市居民的厨余垃圾、废水污水等生活垃圾排放量与日俱增,垃圾分类工作推行效果不佳,城市垃圾下乡、垃圾包围农村,为寻找新的垃圾填埋或焚烧场地,时常引发农村居民的抗议。农村居民的厨余垃圾、以及其他生活生产垃圾排放量也不甘落后,许多村口道旁往往是垃圾成堆,加之农村的排污环保设施缺乏,便出现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景象,这与美丽乡村建设格格不入。
材料二:话说我市某校初三年级某班课室内备有垃圾桶、资源回收箱,但是,还是时常出现这样的景象:垃圾桶内有废旧书本,垃圾桶外地面有脏纸巾和矿泉水瓶,资源回收箱里有脏纸巾等垃圾。对此有些个别同学不以为然地说,垃圾扔地面无所谓,因为有值日生打扫,扔错地方了清洁工清理分拣不就行了。
依据所学,结合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1)以废旧书本为例,分析“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2)从居民个人的角度,分析垃圾分类活动推行不力的原因?
(3)就课室内有效落实垃圾分类、保持课室清洁,给班级管理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广东雨量充沛,河网密布,淡水资源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天天冲凉洗衣是广东居民生活中的基本需求。但近年来随着广东经济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广东的淡水消耗量不断攀升,随之而来的巨量的生产、生活污水对江河造成污染,有人戏称万水千江总是浑。与此同时,几乎所有城市的防涝排污管网不分,导致宝贵的地表雨水直接泄入排污管网,与污水同归大海。
材料二:
1988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实施。 2012年下半年,中山市、广州市先后实施新的阶梯水价制度,调高每档基本水价及排污费标准。 2015年3月我国宣布将全面实行居民(水、电、气)阶梯价格制度。4月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
2012年10月,中山有史以来最大的市政工程--雨污分流工程动工,到现在工程已过半。工程竣工后,雨水、污水各走其路,雨水进入环城水系补充景观用水,污水进入处理厂,最终让岐江河重现“鱼翔浅底”的美景,让市民重圆“中流击水”的好梦。 |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说明什么?写一条节约用水的宣传语?
(2)谈谈节约用水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3)列举自己节水的合理有效方法(至少3个)?
2015年2月26日,河南一大学生孟瑞鹏,为救两名落水儿童而溺水牺牲,然而被救者的家长却因怕承担责任而教孩子撒谎,说是三人失足同时落水。此举险些让见义勇为而牺牲的英雄得不到公正的对待。
谈谈你对上述人物行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