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安阳殷墟巨鼎的“司、后之争”说明          (   )

A.超出一定条件和范围,真理会成为谬误
B.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目标
C.名称的最终确定有待于历史专家的检验
D.认识发展具有反复性、无限性的特点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地对干部作风建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是当干部要有“三盆水”:一盆水“洗头”,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一盆水“洗手”,干净干事,勤政廉洁;一盆水“洗脚”,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强调当干部要“洗脚”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②一切真知来源于社会实践 ③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 ④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统一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努力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它需要掌握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拥有丰富科学文化知识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这一论断蕴涵的哲理是(  )

A.人民群众是社会成员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B.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D.英雄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不起作用

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旁边,哪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这表明(  )

A.物质财富就是精神财富
B.文学艺术活动是建立在群众的生产实践基础之上的
C.只有群众的生产实践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D.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恩格斯说:“在17世纪的英国和18世纪的法国,甚至资产阶级的最光辉灿烂的成就,都不是它自己争得的,而是平民大众,即工人和农民为它争得的。”这说明(  )

A.人民群众的实践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B.工人和农民是当时英、法的统治阶级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的实践只是工人和农民的实践

人民群众是指(  )

A.有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B.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群众
C.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D.一个国家的所有公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