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文主义者阿尔伯(1404~1472年)说:“大多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一摘自马克尧《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材料二:诗人但丁(1265~1321年)很早就说过,“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人文主义的鼻祖彼特拉克同样说过:“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摘自马克尧《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材料三:卢梭在他的小说《新爱洛绮丝》中,借一位开明贵族之口说:在一个国家里,贵族只不过是有害而无用的特权。你们如此夸耀的贵族头衔有什么令人尊敬的?你们贵族对祖国的光荣、人类的幸福有什么贡献?你们是法律和自由的死敌。凡是在贵族阶级显赫不可一世的国家里,除去专制的暴力和对人民的压迫以外,还有什么?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然而,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这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可是我却听到从四面八方都发出这样的叫喊:不许争辩!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举世只有一位君主说:可以争辩,随便争多少;随便争什么,但是要听话!到处都有对自由的限制。 然则,哪些限制是有碍启蒙的,哪些不是,反而是足以促进它的呢?——我回答说: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这些观点产生的相同原因是什么?(2分)
(2)概括材料三、材料四的主要思想,与材料一、二相比,有哪些新发展?(3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文艺复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经济结构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社会农业生产的经营模式和耕作方式。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摘自《历史学家茶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动。产生这种变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1952——1956年我国经济结构变动表

类型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9.1%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不足1%
个体经济
71.8%
7.1%

(3)材料三反映出建国初期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与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专制帝制,开创了民主共和新时代。即使在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辛亥革命开辟的民主政治潮流仍在滚滚前行,被革命唤醒与鼓舞的自由、平等、博爱的风气仍在社会上张扬,作为民主政治标志的议会、宪法、责任内阁在继续运行与发挥作用,政党政治活动更是蓬勃发展。
——摘编自经盛鸿《辛亥革命带来民主新气象》
材料二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在民主政治方面带来了哪些“民主新气象”。[来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创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棉织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统计表

时间
进口棉纱(万担)
进口棉布(万匹)
1872年
5
1224.1
1890年
108.2
1556.1


时间
出口棉花(万公担)
1871年~1873年
0.8486
1891年~1893年
29.0417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后,进口棉纱的价格逐渐下降,1872~1890年间,最低时曾下跌三分之一以上。这就使得洋纱的价格远远低于土纱。如1887年牛庄三百斤的洋纱售银五十七两,而土纱却要售银八十七两左右。
材料三琼州附近的文昌,在1882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工纺织业破产了。“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又据1893年《益闻录》记载:江苏睢宁县,也由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
材料四棉花价格提高……刺激了棉花种植面积的逐渐扩大。如上海、南汇两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十分之二”。如皋、通州、海门三县,“三县皆种棉花,并无杂树”。不仅原来的产棉区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了,就是许多原来不种棉花的地区,也开始大规模种植棉花了。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
(1)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70~90年代中国棉织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的变化情况。(4分)
(2)综合材料一、二、三,分析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5分)
(3)结合材料二、三、四,分析说明这种变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经过15年的艰辛,我国终于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我国对外开放事业发展到新的阶段。从1980年至今,美国一直对是否给我国正常贸易关系地位进行审核。按照1999年中美两国就此问题达成的双边协议,2000年美国制定并且通过了给与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地位的法案。2001年12月,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与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从而结束了美国国会多年不给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地位的历史。
(1)今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有什么区别?
(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历了长达15年的历程,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唯一值得恐惧就是恐惧本身,它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的所需要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
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
-------- 罗斯福总统的首次就职演说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而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1)材料一发表时美国面临什么情况?
(2)材料一提到的“恐惧”指什么?材料二中“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指什么?
(3)罗斯福说的“旧的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在新政中有何体现?
(4)新政的实施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永远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严重的缺点”?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