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中含有一种能将面粉中糖类分解为CO3和H2哦的酶,某中学兴趣小组就温度和食盐对这种酶的催化效率和影响进行研究,实验步骤:先配制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按一定比例)配成酵母菌和面粉的悬浊液,分成15等份,并将它们分成A、B、C三组(每组5份,A组各份中分别加l OmL纯水,B组各份分别加入lOmL质量分数为10%食盐水,C组各份分别加入10mL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然后按图中配好5个同样实验装置,分别放在5种不同温度的恒温箱内30分钟,用直尺分别测量试管液面下降高度,由此换算出气体的体积(厘米3),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
NaCl溶液质量分数 (%) |
25℃ (cm3) |
35℃ (cm3) |
45℃ (cm3) |
55℃ (cm3) |
65℃ (cm3) |
A |
0 |
3.6 |
14.7 |
50.4 |
7.6 |
2.3 |
B |
10 |
3.3 |
14.1 |
50.0 |
7.5 |
2.2 |
C |
20 |
3.3 |
12.7 |
42.O |
6.9 |
1.8 |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陈述,错误的是( )
A.在测量气体时,应都冷却至常温后再测
B.该实验结果能支持:“随温度增高,食盐对酶的催化效率的抑制程度更强”的假说
C.选择加入不同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的目的是有利于增加结论的科学性
D.此实验还能说明酵母菌在25℃~65℃温度范围内都能生存
在贫瘠的土地上,小麦生长不好而大豆却生长较好,这是由于()
A.大豆能进行光合作用 |
B.大豆的细胞里有叶绿体 |
C.大豆根部有共生的根瘤菌 |
D.大豆的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和无机盐 |
“冬虫夏草”是我国名贵的药物和高级补品,分布在我国青海、西藏、甘肃等地。虫草外表保持原来虫形,虫体头部长出一根棕色有柄的棒状子座,形似一根野草。请问“冬虫夏草”的“草”是()
A.植物 | B.真菌 |
C.细菌 | D.动物 |
外科手术器械和罐头食品的灭菌,都要以能够杀死下列哪项作为标准()
A.螺旋菌 |
B.大肠杆菌 |
C.芽孢 |
D.孢子 |
如图所示的培养基上有两处菌斑,A处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B处为黑色,呈绒毛状,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B处可能是某种真菌的菌落 |
B.A处可能是某种细菌的菌落 |
C.A处可能是细菌或真菌的个体 |
D.B处可能是由一种霉菌形成的 |
农田中的蝶蛾类昆虫靠()进行信息交流
A.性外激素 |
B.动作 |
C.声音 |
D.触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