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共计10分)
材料一“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教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3)概括材料关于儒家思想地位的观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中国人口约为2000万。公元前206年,中国人口约为1400万。公元前120年,中国人口约4000万。到公元2年,中国人口约为5801万。
——赵文林等《中国人口史》
材料二下表为美国人口数量及政策统计表(部分)
1776年 |
美国建国时人口数量为250万 |
1873年 |
政府颁布《康托斯法》,禁止邮寄和从外国进口一切避孕材料 |
1915年 |
美国人口数量突破1亿 |
1968年 |
组建“人口和家庭生育计划委员会”,研究家庭生育计划事宜 |
1970年 |
设立“人口增长和美国前景委员会”,研究美国人口发展状况及相关问题 |
1974年 |
提出人口稳定即“静止人口”是最理想的目标 |
——《简明人口学词典》
材料三
单位(年)
——《“人口红利”持续派发房企价值重估始起步?》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人口政策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中国“人口红利”的高峰期出现在哪个时间段?综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人口政策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完成: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综合以上材料,说明俄、中、日三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请完成(1)~(4)题。
材料一:
材料二: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了哪些变法的历史信息?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
(2)材料三评论商鞅变法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你认为评价商鞅变法主要着眼点应是什么?举上述材料一例说明商鞅变法后经济形式的变化。
当今世界愈来愈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不可逆转。黄小灿同学对此非常感兴趣,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经济全球化的渊源及发展”的探究学习,其中以下材料引起了他的关注和思考。
材料一:“离开卡迪兹之后的第33天,我进入了印度海,在那里我发现了许多居住着不计其数的居民的岛屿。我通过发布公开声明和展示国王旗帜的办法替我们最富有的国王占领了这些岛屿,岛上的居民无人表示反抗。”
——《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哥伦布占领的“这些岛屿”属哪一大洲? 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对世界联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所示的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这些成就对世界市场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什么?哪一国家在这一体系中占主导地位?谈谈这一体系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社会习俗的变化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和见证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有为认为女子衷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因此上书皇帝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使“与欧美同俗”,又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材料二
材料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毛式的中山装”一统中国服装市场。如今,我们的服装不拘泥于一种风格一种潮流,而能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服饰上,演绎出许多文化的味道来。
(1)概括材料一中康有为的主张,并分析其目的。(5分)
(2)材料二反映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并简要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6分)
(3)分析材料三中服饰由“毛式中山装”一统天下到“令人眼花缭乱”的原因。(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