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大会是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具体表现,公民大会每年要召开40次,它能运行的最重要的前提是 ( )
A.雅典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 | B.雅典公民高涨的参政热情 |
C.雅典国家发放的参政补贴 | D.雅典城邦的法律强制参政 |
为了安抚后周留下的大批官员,北宋在保留了唐代以来三省、六部及各寺、监的官称的同时,实行官职名称与实际职务相脱离的政策,另派官员担任实际职务,称为“差遣”。“差遣”的实质是()
A.笼络民心 | B.加强中央集权 | C.强化皇权 | D.稳定统治秩序 |
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
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 | 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 |
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 | 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 |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
B.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
C.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
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
《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该材料主要说明了()
A.隋唐时期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 |
B.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
C.唐朝进士科地位重要,为世人敬仰 |
D.科举制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 |
秦朝正式颁布了官印制度,皇帝用御玺,丞相用金印,各级官吏按等级分别使用金、银、铜印。下图所示秦朝官印可以说明当时()
A.官吏相互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
B.分封制在局部仍然存在 |
C.与地方行政制度相适应的官僚机构形成 |
D.考查和选拔官吏十分严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