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一个基因型为MMNn的哺乳动物体内部分细胞的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乙、丁所示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有等位基因分离 |
B.图丁所示的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
C.图乙、丙所示的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图甲、丁所示的细胞中不具有同源染色体 |
D.图丁所示的细胞的基因型为MmNN,说明该细胞在此之前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
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多步连续催化反应方面优势明显 |
B.固定化酶的应用中,要控制好pH、温度和溶解氧 |
C.利用固定化酶降解水体中有机磷农药,需提供适宜的营养条件 |
D.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糖类的作用只是作为反应底物 |
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pH对酶活性的影响、果胶酶用量三个实验中,实验变量依次为( )
A.温度、酶活性、酶用量 |
B.苹果泥用量、pH、果汁量 |
C.反应时间、酶活性、酶用量 |
D.温度、pH、果胶酶用量 |
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葡萄醋的温度要比制葡萄酒的温度高些 |
B.在任何条件下使用加酶洗衣粉洗衣效果都比普通的洗衣粉好 |
C.凝胶色谱法是一种根据不同蛋白质对光的吸收率不同而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
D.固定化细胞比固定化酶的催化效率高,适用于所有生产过程 |
某校学生尝试用琼脂作载体,用包埋法固定α淀粉酶来探究固定化酶的催化效果。实验结果见表(假设加入试管中的固定化淀粉酶量与普通α淀粉酶量相同)。实验表明1号试管中淀粉未被水解,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
1号试管 |
2号试管 |
|
固定化淀粉酶 |
√ |
— |
普通α淀粉酶 |
— |
√ |
淀粉溶液 |
√ |
√ |
60℃保温5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滴加碘液 |
||
现象 |
变蓝 |
不变蓝 |
A.实验中的温度过高,导致固定化淀粉酶失去活性
B.淀粉是大分子物质,难以通过琼脂与淀粉酶接触
C.水浴保温时间过短,固定化淀粉酶未将淀粉水解
D.实验程序出现错误,试管中应先加入碘液后保温
下列关于克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由一个受精卵发育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叫做克隆 |
B.基因克隆是指某目的基因复制的过程 |
C.动物体细胞克隆要通过细胞核移植形成重组细胞 |
D.动物克隆的技术基础是动物细胞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