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春秋时期周天子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较大的诸侯国,先后起来争当霸主,号称“春秋五霸”
材料二: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三:春秋争霸战争中“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说:“春秋无义战。”……经过争霸战争,所谓周初八百国,到春秋中叶以后,就只存几十个诸侯国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周天子权威一落千丈”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的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孟子说的“春秋无义战”的。
中国历史上一直把“秦皇”、“汉武”并称。两人在巩固政权、维护国家统一方面都做了很大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民之所从矣。”一一《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示反映秦始皇开创了一套怎样的政治体制?他为巩固统治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这一建议被采纳后对儒家学说产生了什么影响?
(3)秦始皇、汉武帝对儒家思想的态度虽然不同,但相同目的是什么?
(4)概括指出两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并作答
材料一: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活动40多年 。相传他有弟子3 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为政以德”。
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 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1)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学派?
(2)根据材料一归纳“他”的历史地位,并列举出两条与“他”有关的教育方面的成就或主张。
(3)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 有何不同?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试说明理由。
讨论会是学习、探究历史的重要载体。
一位历史学者说:“一个国家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却因本身的弱小被野蛮而强大的国家所灭。”某班根据此以古希腊为例,开展了一场以“文明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吗?”为主题的讨论会。请你补充资料,参与讨论。
(1)小刚在收集资料时发现:在_________________当政期间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最高权力机构是_____________。后来希腊因城邦体制衰落而被北方兴起的__________所灭。伴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希腊文化对外传播开来。
材料一 我们都是希腊人。
——英国近代诗人雪莱
材料二
图1:美国国会开会场景
图2:2012年伦敦奥运圣火在希腊点燃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希腊文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3)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与探究,希腊文明的传播和影响说明了什么?
中国古代历朝统治者为了长治久安,都制定了相应的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控制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夏朝时期,形成了完备的国家机构。请问夏朝国家机构的性质怎样?
⑵西周时期,开创了建邦封卫制度。请分析分封制的重大影响。
⑶秦朝时期,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请写出秦始皇在中央和地方的具体举措。
⑷西汉时期,实现了空前的大一统。请说出汉武帝加强集权的政治、经济措施。
⑸北魏孝文帝,厉行改革,积极汉化。请问他在政治上做出了什么重大决定?
请围绕“西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学习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⑴图①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其重大作用何在?
⑵图②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其历史意义如何?
⑶材料二中的“骞”指谁?
⑷“骞”初行的具体目的是什么?
⑸你认为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民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