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29分)
游狼山记
[清]张裕钊
光绪二年秋八月,黎莼斋管榷务通州,余过焉。既望,与莼斋游于州南之狼山。
山多古松,桂、桧、柏数百株,倚山为寺,寺错树间。最上为支云塔,危居山巅,万景毕纳。迤下若萃景楼及准提、福慧诸庵,亦绝幽迥。所至僧舍,房廊屈曲,左右苍翠环合,远绝尘境。侧身回瞩,江海荡天,近在户牖。隔江昭文、常熟诸山,青出林际蔚然。时秋殷中,海气正白,怒涛西上,皓若素霓,灭没隐现。余与莼斋顾而乐之。
狼山,淮扬以东雄特胜处也。江水自岷蜀经吴楚行万里,至是灏渺莽,与海合会。山川控引,界绝华戎,天地之所设险,王公以是慎固,古今豪杰之士所睥睨而筹也。
昔阮籍遭晋室之乱,作《咏怀诗》以见志。登广武山,叹悼时之无人。今余与莼斋幸值兹世,寇乱(指太平天国运动)殄息,区内无事,蕃夷绝域,约结坚明,中外以恬熙相庆,深忧长计,复奚以为?
余又益槁枯朽钝,为时屏弃,独思遗外身世,捐去万事,徜徉于兹山之上,荫茂树而撷涧芳;临望山海,慨然凭吊千载之兴亡;左挟书册,右持酒杯,啸歌偃仰,以终其身。人世是非理乱,天地四时变移,眇若坠叶飘风。于先生乎何有哉?
归书而为之记。
(王文濡选辑《续古文观止》)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黎莼斋管榷务通州,余过焉 过:经过 |
B.狼山,淮扬以东雄特胜处也 胜:优美的 |
C.寇乱殄息,区内无事 息:止息 |
D.独思遗外身世,捐去万事 捐:弃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与莼斋游于州南之狼山寡人之于国也 |
B.余与莼斋顾而乐之而寒于水 |
C.啸歌偃仰,以终其身作《师说》以贻之 |
D.为时屏弃相与为一 |
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是正面描写狼山美景的一组是
①山多古松,桂、桧、柏数百株 ②海气正白,怒涛西上,皓若素霓,灭没隐现 ③山川控引,界绝华戎 ④作《咏怀诗》以见志 ⑤荫茂树而撷涧芳 ⑥啸歌偃仰,以终其身
A.①②③ | B.④⑤⑥ | C.①③④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章开始便交待游览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接下来便直笔描写狼山幽深超俗的环境和壮美的景色。 |
B.写狼山有近景有远景,"房廊屈曲,左右苍翠环合"是为近景,"侧身回瞩,江海荡天"是为远景。 |
C.作者以阮籍作比,点明自己身处盛世,境内太平的欣慰,并表达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
D.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基调,句式参差,富有变化,读起来抑扬顿挫。整篇文章给人以美的享受。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题4分)
(1)天地之所设险,王公以是慎固,古今豪杰之士所睥睨而筹也。
(2) 徜徉于兹山之上,荫茂树而撷涧芳;临望山海,慨然凭吊千载之兴亡
将文言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
然按之国章,杀人者死,则国家画一之法也。
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雠,其乱谁救?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珪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
议日:先王立礼,所以进人也;明罚,所以齐政也。夫枕干雠敌,人子之义;诛罪禁乱,王政之纲。然则无义不可以训人,乱纲不可以明法。故圣人修礼理内,饬法防外,使夫守法者不以礼废刑,居礼者不以法伤义;然后暴乱不作,廉耻以兴,天下所以直道而行也。
然按之国章,杀人者死,则国家画一之法也。法之不二,元庆宜伏辜。又按《礼》经,父雠不同天,亦国家劝人之教也。教之不苟,元庆不宜诛。然臣闻在古,刑之所生,本以遏乱。仁之所利,盖以崇德。今元庆报父之仇,意非乱也;行子之道,义能仁也。仁而无利,与乱同诛,是日能刑,未可以训。元庆之可宥,显于此矣。然而邪由正生,理心乱作。昔礼防至密,其弊不胜;先王所以明刑,本实由此。今傥义元庆之节,废国之刑,将为后图,政必多难;则元庆之罪,不可废也。何者?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雠,其乱谁救?故圣人作始,必图其终,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全其政也。故曰:“信人之义,其政不行。”且夫以私义而害公法,仁者不为;以公法而徇私节,王道不设。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忘生而及于德也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非所谓杀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
如臣等所见,谓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可使天下直道而行。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谨议。(选自陈子昂《复仇议状》,略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王立礼,所以进人也进:提拔 |
B.元庆宜伏辜辜:罪 |
C.教之不苟,元庆不宜诛苟:马虎 |
D.然后旌其闾墓旌:表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居礼者不以法伤义 斧斤以时入山林 |
B.仁之所利,盖以崇德今已亭亭如盖矣 |
C.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D.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苟全性命于乱世 |
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划线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忘生而及于德也/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非所谓杀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 |
B.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患生而及于德也/伶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非所谓杀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 |
C.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忘生而及于德也/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非所谓杀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 |
D.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忘生/而及于德也/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非所谓杀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 |
文言文阅读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博览众书。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文武之事,一以委昭。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权悲感未视事。昭谓权曰:“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①,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昭复为权长史,授任如前。
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尝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权谢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然犹不能已。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
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曰:“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后孙劭卒,百僚复举昭,权曰:“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顾雍。
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方逆旨,中不进见。后蜀使来,称蜀德美,而群臣莫拒,权叹曰:“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明日,遣中使劳问,因请见昭。昭避席谢,权跪止之。昭坐定,仰曰:“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使泯没之后,有可称述,而意虑浅短,违逆盛旨,长弃沟壑,不图复蒙引见,得奉帷幄。然臣愚心所以事国,志在忠益,毕命而已。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兆也。”权辞谢焉。
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遗令幅巾素棺,殓以时服。权素服临吊,谥曰文侯。
(选自《三国志·吴书》)
注:①堂构:堂,立堂基。构,盖屋。比喻父兄的遗业对下列句子中加划线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昭率群僚立而辅之立:立即 |
B.而以陛下属老臣属:嘱咐 |
C.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谏争:直言规劝 |
D.若乃垂心易虑,以偷荣取容取容:得到别人的欢喜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昭率群僚立而辅之②臣病而未至,请见谅 |
B.①若乃变心易虑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C.①遣中使劳问,因请见昭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
D.①“……此臣所不能也。”权辞谢焉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明张昭“耿介忠正”的一组是( )
①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②常笑而不答
③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
④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
⑤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
⑥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
A.①②④ | B.③④⑤ | C.①④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项是( )
A.张昭是三国时吴国孙策、孙权两代的大臣。孙策死前,将孙权托付给他,而他忠心耿耿辅佐孙权,时时以国家事业为重来开导孙权。 |
B.张昭对孙权的缺点错误,毫不留情地指出。对张昭的劝谏,孙权或是只承认不改正,或是避而不答。 |
C.丞相孙邵死后,百官都举荐张昭当丞相。孙权则认为张昭性情刚烈,对自己的话他不愿意听从,不能给他增加权力。 |
D.蜀国使者来吴,满口称颂蜀汉的美德,而吴国的群臣没有一人能对付得了。孙权想到了张昭,便派人去慰问并请求拜见张昭,但张昭表示仍旧不能改变耿介的品格。 |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权谢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4分)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为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游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敦尝谓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注】从子:侄子。重牛心炙:把烤熟的牛心肉作为最高贵的食物。
骨鲠:性格耿直正派。 从伯:叔父。重名:很高的名望。对下列划线词语推断不正确的项是()
A.顗察而异之异:以……为异 |
B.顗先割啖羲之啖:给……吃 |
C.然闻信至信:消息 |
D.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遍:全面地,一个一个地 |
下列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司徒导之从子也向之所欣 |
B.以为飘若浮云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C.使门生求女婿于导赵氏求救于齐 |
D.独若不闻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
下列对选文内容概括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十三岁时去拜见周顗,此后才慢慢地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崭露头角。 |
B.王羲之的性格正直让当时的人称道,但他最让人称道的还是他的隶书书法。 |
C.王敦把王羲之、王承和王悦看成王家有前途的三个少年,以羲之为最好。 |
D.王羲之在东床上袒露着肚子吃东西,与众不同,让太尉相中为婿。 |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2)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
(3)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请用竖线给下列文言短文断句。
顺 治 二 年 乙 酉 四 月 江 都 围 急 督 相 史 忠 烈 公 知 势 不 可 为 集 诸 将 而 语 之 曰 吾 誓 与 城 为 殉 然 仓 皇 中 不 可 落 于 敌 人 之 手 以 死 谁 为 我 临 期 成此 大 节 者 副 将 军 史 德 威 慨 然 任 之 忠 烈 喜 曰 吾 尚 未 有 子 汝 当 以 同 姓 为吾 后 吾 上 书 太 夫 人 谱 汝 诸 孙 中(清全祖望《梅花岭记》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