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8分,每题4分)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这首诗的首联用了什么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请作分析。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景和抒情是怎样紧密结合的。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
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总是”二字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2)有人说“高高秋月照长城”一句是“神来之笔”,你是否也这样认为?请谈谈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1)、(2)题。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中,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对这两篇咏梅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早梅》一诗在“炼字”上卓有成效:正是“昨夜一枝开”中的一个“一”字,方显“早梅”之“早”,如换为“数”字,则远不及此言为妙。 |
B.“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诗人使用极其朴素的语词进行直接描写,写出了“早梅”味香色泽的特点,同时还寄寓了诗人的生活感受。 |
C.“驿外断桥边”,交代了梅花生长的地点环境。因处在“驿外”和“断桥边”,虽花开而无人欣赏更无人栽培,故因“无主”而深感“寂寞”。 |
D.诗人陆游借“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在风雨飘摇的动荡时代里,内心的孤独、无助和无限愁苦的情绪。 |
E.在表现梅花顽强的生命力时,两篇作品都用环境作衬托:《早梅》借助的是万木冻折和深雪夜色,《卜算子》则借助了驿外断桥和风雨黄昏。
(2)《卜算子》被公认为陆游的自喻之作。请结合你对陆游的了解,并与《早梅》作比较,谈谈《卜算子》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剑客
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注:霜刃:剑刃白如霜,闪烁着寒光。
这首诗着力刻画了一位“剑客”的形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试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