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在竖直虚线MN和之间区域内存在着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一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以初速度v0由A点进入这个区域,带电粒子沿直线运动,并从C点离开场区。如果撤去磁场,该粒子将从B点离开场区;如果撤去电场,该粒子将从D点离开场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该粒子由B、C、D三点离开场区时的动能相同 |
B.该粒子由A点运动到B、C、D三点的时间均不相同 |
C.匀强电场的场强E与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之比![]() |
D.若该粒子带负电,若电场方向竖直向下,则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 |
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激发,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用10.2eV的光子照射 | B.用11eV的光子照射 |
C.用14eV的光子照射 | D.用11eV的电子碰撞 |
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b、c以相同的速度分别与另外三个不同的都是静止的小球相碰后,小球a被反向弹回,小球b与被碰球粘合在一起仍沿原方向运动,小球c恰好碰后静止。那么,三种情况比较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b球损失的动能最多 |
B.被碰球对a球的冲量最大 |
C.c球克服阻力做功最多 |
D.三种碰撞过程,系统的机械能都守恒 |
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并使其轨道平面与地面垂直,物体m1、m2同时由轨道左、右最高点释放,二者碰后粘在一起向上运动,最高能上升到轨道M点,已知OM与竖直方向夹角为60°,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m1∶m2为( )
A.![]() |
B.![]() |
C.![]() |
D.![]() |
处于量子数n=3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态跃迁时有三种可能,所产生的光谱线波长分别是λ31、λ32、λ21,这三个波长之间的关系是:()
A.λ31=λ32+λ21 | B.![]() |
C.λ32=λ31+λ21 | D.![]() |
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连心线同向运动,球1的动量为7 kg·m/s,球2的动量为5 kg·m/s,当球1追上球2时发生碰撞,则碰撞后两球动量变化的可能值是: ()
A.Δp1="-1" kg·m/s,Δp2="1" kg·m/s |
B.Δp1="-1" kg·m/s,Δp2="4" kg·m/s |
C.Δp1="-9" kg·m/s,Δp2="9" kg·m/s |
D.Δp1="-12" kg·m/s,Δp2="10" kg·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