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物体A、B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并排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如图(甲)所示,用同向水平拉力F1、F2分别作用于物体A和B上,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两物体各自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两物体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乙)中图线a、b所示。已知拉力F1、F2分别撤去后,物体减速运动过程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彼此平行(相关数据已在图中标出)。由图中信息可以得出:
A.A、B两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
B.若m1=m2,则力F1对物体A所做的功较多
C.若m1=m2,则力F1对物体A所做的功较少
D.若m1= m2,则力F1的最大瞬时功率一定是力F2的最大瞬时功率的2倍
如右图所示,有一重力不计的方形容器,被水平力F压在竖直的墙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地向容器内注水,直到将容器刚好盛满为止,在此过程中容器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②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③水平力F可能不变 ④水平力F必须逐渐增大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有一直角V形槽,固定放在水平面上,槽的两侧壁与水平面夹角均为45°,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为m的正方体均匀木块放在槽内,木块与槽两侧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和μ2(μ1>μ2))。现用水平力推木块使之沿槽运动,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A、B为竖直墙壁上等高的两点.AO、BO为长度相等的两根轻绳,CO为一根轻杆。转轴C在AB中点D的正下方,AOB在同一水平面上。∠AOB=90°,∠COD=60°。若在O点处用轻绳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则平衡后绳AO所受拉力的大小为
A. B.
C.
D.
一个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发生一种可能的裂变反应,其裂变方程为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原子核中含有86个中子 |
B.X原子核中含有141个核子 |
C.因为裂变时释放能量,根据E=mc2,所以裂变后的总质量数增加 |
D.因为裂变时释放能量,出现质量亏损,所以生成物的总质量数减少 |
有关放射性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天然放射现象是由居里夫人发现的 |
B.![]() ![]() ![]() ![]() |
C.![]() |
D.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氡原子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