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长期没有举行过会议。这反映当时
A.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 B.政治协商制度被抛弃 |
C.多党合作制度一度停止 |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断 |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如果用文明史观来分析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 B.树立起西欧工业文明的形象 |
C.为商业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贸易场所 | D.开辟了联结人类文明的新航线 |
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由此可以看出
A.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 | B.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
C.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 D.恐怖主义是传统安全威胁需铲除 |
1945年日本投降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对这两个谜底认识正确的是
A.以上两个谜底都没有反映出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
B.以上两个谜底都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作用 |
C.以上两个谜底都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 |
D.以上两个谜底都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
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 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 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 |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以下各项是对马克思主义这一表述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马克思认为实现自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 |
B.马克思认为个人自由是绝对的,不应受到约束 |
C.马克思肯定自由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 |
D.马克思认为自由是判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