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世贸,就像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了土匪。结果,土匪根本就没有把岳父当人看……还要赔上23000亿美元的嫁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应当重新审视 |
B.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
C.中国给“世贸”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富强之路 |
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
A.企业国有政策 | B.余粮收集制 |
C.粮食税 | D.劳动义务制 |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
A.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 B.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
C.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 D.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 |
“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
A.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 B.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 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 |
中科院自然科学所研究员宋正海认为,即使郑和航海到达西欧,今日世界历史格局也不会有根本性不同。下列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中国是小农经济和专制制度 | B.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
C.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 | D.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精耕细作的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最深远意义在于( )
A.积累了生产经验 | B.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
C.丰富了农作物品种 | D.扩大了耕作面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