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世纪西欧,大学初创时一般都拥有教皇和君主颁发的特许状,这能说明
| A.教会和君主并不反对大学的创立 |
| B.最初的高等教育机构是为政治服务的 |
| C.最初的高等教育都具有宗教教育的性质 |
| D.最初的大学教师都享有贵族和神职人员待遇 |
著名学者萧功秦指出:“从清末改革三阶段来看,洋务运动由于士绅保守势力过于强大而遭受
失败,戊戌变法则由于激进改革精英的不当战略而失败,而清末新政是中央权威的急剧流失,由于不适当
的分权化的立宪改革而失败。从本质上看,清末三个阶段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 A.传统君主体制创新能力减弱 | B.顽固派势力远远超过了改革势力 |
| C.改革措施背离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 D.缺乏地方实力派的强有力支持 |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 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 B.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
|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资政新篇》提出:“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资取”。它所“资取”的主旨是“因时制宜,
审势而行”地学习西方,即根据本国国情,不失时机地学习西方先进的事物与制度。但《资政新篇》并没有在军民中引起积极的反响,这主要是因为()
| A.《资政新篇》的主张不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
| B.其作者对西方资本主义了解肤浅 |
| C.其主张未能体现农民起义的现实愿望和要求 |
| D.当时中国缺乏进行重大改革的环境和物质条件 |
太平天国领导人曾对在华的外国使节说,“如帮助满人,真是大错,但即令助之,亦是无用”,“(太平天国胜利后)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害人之物为禁。今后还可以成为亲密的朋友”。这表明太平天国政权()
①反对西方国家支持清政府②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
③反对外国人侵略中国④希望西方各国与太平天国结成同盟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
| 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
| B.国民议会中有多数议员希望恢复君主制 |
| 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
| D.宪法规定议会有立法、缔结条约和特赦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