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显示,近10年来,PCR技术(DNA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成为分子生物实验的一种常规手段,其原理是利用DNA半保留复制的特性,在试管中进行DNA的人工复制,在很短的时间内,将DNA扩增几百万倍甚至几十亿倍,使分子生物实验所需的遗传物质不再受限于活的生物体。请据图回答:
(1) 加热至94℃的目的是使DNA样品的 键断裂,这一过程在生物体细胞内是通过 的作用来完成的。通过生化分析得出新合成的DNA分子中,A=T、G=C这个事实说明DNA分子的合成遵循 。
(2) 新合成的DNA分子与模板DNA完全相同的原因是 、
。
(3) 通过PCR技术使DNA分子大量复制时,若将一个用15N标记的模板DNA分子(第一代)放入试管中,以14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到第五代时,含15标记的DNA分子单链数占全部DNA总单链数的比例为 。
下图表示根尖分生区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运动,其中A图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的极之间的平均距离,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细胞周期的第____分钟开始,两个染色单体分裂形成染色体并移向细胞两极。
(2)B图中直线c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细胞周期的第9分钟时,测得DNA的数目为32,则分裂到细胞周期的第15分钟时,细胞内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甲种农作物因受到乙种昆虫危害而减产,乙种昆虫食用某种原核生物分泌的丙种蛋白质后死亡。因此,可将丙种蛋白质基因转入到甲种农作物体内,使甲种农作物获得抗乙种昆虫危害的能力。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获得丙中蛋白质的基因,在已知丙种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基础上,推测出丙中蛋白质的_______序列,据此可利用_______方法合成目的基因。获得丙中蛋白质的基因还可用_______、_______方法。
(2)在利用上述丙中蛋白质基因和质粒载体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中,常需使用______
酶和______。
(3)将含有重组质粒的农杆菌与甲种农作物的愈伤组织共培养,筛选出含有丙种蛋白质的愈伤组织,由该愈伤组织培养成的再生植株可抵抗______的危害。
(4)若用含有重组质粒的农杆菌直接感染甲种农作物植株叶片伤口,则该植株的种子
______(填“含有”或“不含”)丙种蛋白质基因。
下图是月季花药离体培养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选用的材料合适与否是成功诱导出花粉植株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选用_______期的花粉成功率最高,花药经脱分化产生胚状体还是愈伤组织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______________。胚状体与愈伤组织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在于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无规则,是一种高度_______的薄壁细胞
(2)按照植物的需求量,培养基中无机盐的元素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类。
(3)本实验的培养基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____进行灭菌,金属工具一般采用_______进行_______灭菌,所有接种操作必须在_______(答位置)进行。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优良材料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优良材料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2)如果要对果蝇进行基因组测序,则应测______条染色体。
(3)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果蝇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细胞。则染色体分配紊乱的时期是________ 另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
福寿螺是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危害极大的外来物种之一。我国创建出如下图的稻鸭绿色农业生产模式,防治福寿螺。据图回答:
(1)除图中的生物外,该生物群落中还应该有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
(2)在该食物网中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鸭子与稻飞虱在捕食与被捕食的过程中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3)科研人员在该生态系统中引入中华鳖,可大量捕食福寿螺的成体和卵块,使福寿螺种群密度明显下降,从种群特征上分析,导致福寿螺种群密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福寿螺取食水稻的比例由3/4调整到1/4, 福寿螺增加1kg体重,从理论上分析,取食比例改变后,设福寿螺和田螺的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微藻比原来多消耗__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