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钱金玉舍生取义》一文,完成校题。(14 分)
钱金玉官松江千总,性刚果,尚廉节。道光壬寅鸦片衅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止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径之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已。
【注】①千总:清朝武官名称。 ②衅(xìn):此指战祸。  ③趣:促。
④勖(xù):勉励。       ⑤泣陈:边哭边说。    ⑥幸:希望。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钱金玉松江千总(    )          ②之吴淞              (    )
东炮台陷      (    )          ④犹大呼“贼奴误国”不(    )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焉”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B.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C.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D.时而献焉(《捕蛇者说》)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文中钱金玉是一个怎样的人。(至少两点)(2 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10分)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吴广爱人素:②至陈比:
③使公即恒楚将:④恒楚在泽中亡: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

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括号中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
翻译句子:(4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君:尊君:家君:
“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三峡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山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门通一线,怪石插流横。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清代何明礼)
16.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沿溯阻绝(2)属引凄异
17.翻译下面句子。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8.试以第三段为例分析本文在语言方面的特点和作用。
19.语段(二)的“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与语段(一)中的哪个句子有异曲同工之妙?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8分)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甚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余常土墙凹凸处 使与台齐
余年幼,出神 数十
翻译句子。
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你还知道哪些含有“自得”这两个字的短语吗?请列举两个出来。

作者之所以能“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原因给了你什么启示?

文言文阅读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一寺临河()⑵山门于河()
十余岁()⑷知其一()
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4分)
⑴如是再古义:()今义:()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
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