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①101 kPa时,C(s)+1/2O2(g)===CO(g) ΔH1=-110.5 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2=-57.3 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若碳的燃烧热用ΔH3来表示,则ΔH3<ΔH1 |
B.若碳的燃烧热用ΔH3来表示,则ΔH3>ΔH1 |
C.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 |
25℃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Sn(s)+Pb2+(aq)Sn2+(aq)+Pb(s),体系中c(Pb2+)和c(Sn2+)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2+)增大 |
B.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c(Pb2+)变大 |
C.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H>0 |
D.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 |
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 ===4OH- |
B.以NaCl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 ===Al(OH)3↓ |
C.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 |
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负极流向正极 |
反应A(g)+B(g)C(g) +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
B.加入催化剂后,反应加快,△H减小 |
C.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
D.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增大 |
抗生素药物“芬必得”的主要成分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芬必得”主要成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3H18O2 |
B.该物质属于芳香烃 |
C.该物质属于羧酸类有机物 |
D.该物质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
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