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此条文出自
| A.《天津条约》 | B.《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造成中国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发展缓慢的原因是()
①列强利用他们雄厚的资金,强大的技术和在中国取得的特权,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清政府征收高昂厘金,各级官吏敲诈勒索,增加企业产品成本
③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④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方便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1872年侨商陈启沅自海外归来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工数百,产品行销欧美,获利颇丰。这段资料可以用来印证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①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 ②采用机器生产方式 ③首先在沿海地区出现 ④产品控制欧美市场
| A.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 A.增强了封建统治的政治力量 | B.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
| C.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 D.引进了大量近代科学技术 |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
| C.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 | D.英国输华商品逐渐增加 |
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运动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女子服饰有所简化。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社会根源是()
| A.工业化使大量妇女参加工作 | B.民主运动的推动 |
| C.社会审美观的改变 | D.妇女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