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晋语九》载:“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与叔鱼以求直(按:使自己在争讼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材料表明了( )
A.贵族之间争田的现象逐渐多起来 | B.奴隶制土地国有制渐遭破坏 |
C.战国时期的政治日趋腐败 | D.统治阶级制定严酷的法律来保护其阶级利益 |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业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 B.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
C.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
李超明同学在图书馆里的一本小说里看到了以下几个情景,据此可以判断这部小说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
①李莎尔娜穿着人造纤维的衣服去亲戚家拜访②丽尔克斯与杜克谈恋爱不用面对面地进行
③爱尔法兰在远洋轮船包厢里订了上海的旅馆④洛克尔家族开始投资石油工业,获利丰厚
A.19世纪初期 | B.19世纪中期 |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 D.20世纪四五十年代 |
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
A.贸易通道的改变 | B.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 |
C.世界市场的形成 | D.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 |
1776 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 500 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由此材料我们知道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
A.农耕经济的落后 | B.西方国家的侵略 |
C.人口压力的承重 | D.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