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人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侵犯,全球史观/发现 |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
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
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 |
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 |
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 |
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评论认为《劝学篇》
A.顺应时代潮流 | 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 |
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 | 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 |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
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
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