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小题。
敬亭山独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贺新郎 (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注】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年),此时辛弃疾被投闲散置已四年。“用典”是辛弃疾词的一大特点。请说出《贺新郎》首句“甚矣吾衰矣”的出处、典故的原意和辛弃疾引用此句所表达的情感。
结合李白《敬亭山独坐》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两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泊对月有感
周尹潜①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舔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周尹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尝为岳州决曹掾。苦思为诗。本诗约作于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当时北宋已亡,高宗即位临安(今杭州),立足未稳,金兵南下,苗傅、刘正彦又在杭州胁迫高宗让位,到处兵荒马乱。②逋逃,愤激之词,意为漂泊无家。③行朝,迁流不定的朝廷。有人说,本诗题目就表明了作者漂泊无归之感,请问哪个词语体现了这层意思?试结合诗歌内容略加分析。
从全诗看,作者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相 见 欢
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
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在全词中有哪些作用?
“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
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①蘋: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
答: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问题。(6 分)
永遇乐元宵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①冠儿,撚金雪柳②,簇带争济楚③。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④光转,一夜鱼龙⑤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⑥处。 注①铺翠:以翡翠羽毛为装饰。②雪柳:一种绢或纸做的头饰。撚金:雪柳上饰以金钱。③簇带:插戴满头。济楚:齐整俏丽。④玉壶:一种白玉做的灯。⑤鱼龙:指鱼、龙形的灯。⑥阑珊:零落,清冷。
(1)这两首词描写的都是诗人元宵佳节的所见所感,它们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2). (2)这两首词都运用了一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