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受到区域发展基础条件、产业发展和体制背景等多方面的影响。除传统的城镇化影响因素(如工业化)外,我国出现了许多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如区位优势、第三产业、户籍制度、建设资金投资主体多元化等)。我国大陆沿海各省区(市)推动城镇化的影响因子差异很大(表2)。
表2
|
影 响 因 子 |
意 义 |
第一因子 |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交通干线公路网密度 |
反映人口乡村——城市流动、跨区域流动的强度和便捷程度 |
第二因子 |
港口吞吐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外商实际投资额 |
反映城镇化中非工业化的拉动因素,即工业化不高情况下的城镇化 |
第三因子 |
人均GDP、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反映综合经济实力壮大从而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情况 |
材料二:该图为2000年与2005年大陆沿海省区城镇化水平及变动幅度。
材料三: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是浙江省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规划》中提出扶持培育一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提升浙江整体产业层次。
(1)简述2000~2005年,我国大陆沿海省区(市)的城镇化发展的特点。
(2)从工业结构差异入手,分析说明广东省和辽宁省的城镇化第一因子的差异。
(3)京津冀和福建的城镇化有明显的非工业化拉动特征。据此推测这些省(市)三次产业共同的变化状况。
(4)简述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自然条件。未来浙江省可以发展哪些海洋战略性新兴 产业?
为了充分发挥海南省洋浦港的区位优势,我国将其设立为第四个保税港区。依托洋浦的产业基础,把洋浦建设成为具有一定国际竞争优势的石油化工基地、石油商业储备基地和“林一浆一纸”一体化产业基地。结合图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洋浦建立石油化工基地和石油商业储备基地的主要条件。
(2)海南岛建立“林一浆一纸”一体化产业基地是否可行?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风汽车总部由十堰搬迁至武汉示意图材料二武广高铁示意图
材料三东风汽车公司始建于1969年,是中国汽车行业骨干企业之一。公司主要业务分布在十堰、襄樊、武汉和珠江三角洲四大基地,形成了“立足湖北,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产业布局。
(1)分析武汉在交通上的区位优势。
(2)分析武广高铁的开通对东风汽车集团发展的影响。
(3)运用工业区位原理分析东风汽车总部为什么由十堰搬迁至武汉?
根据下列材料,运用农业区位原理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农业变迁
珠江三角洲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沛;河汊纵横,地势低洼易涝。自南宋开始,“塞堑为塘,叠土为基”,发展基塘农业。20世纪30年代初,形成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菜基鱼塘和稻田并存的局面。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塘农业不断减少,基塘质量不断下降,水稻种植面积也不断萎缩。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花卉、蔬菜、亚热带水果种植等城郊型农业,以及各种农庄式休闲农业蓬勃兴起。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景观图和花卉种植园景观图
k(1)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属于(农业地域类型)。
(2)珠江三角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水稻种植规模较大,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这里种植水稻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3)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商品粮生产的地位不断下降,主要原因有哪些?
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读“我国四大地区人口流动图”,回答问题。
k(1)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___________地区与___________地区。
(2)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____________地区与____________地区向__________
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从流入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图18是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极地区之所以成为科学研究的宝地是因为其具有环境。
(2)南、北两极地区相比,年均温更低的是地区,试分析说明它的形成原因。
(3)南极大陆分布有资源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有力证据,理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