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甲、乙两瓶内装有等量的同种肉汤,甲瓶煮沸,乙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丙图),数日后,瓶中的肉汤也变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是因为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 |
B.未打断瓶颈时变质的是乙瓶 |
C.甲、乙形成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是否煮沸 |
D.此实验证明肉汤中的细菌是由空气中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
甲表示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某同学用刀片在图中虚线处将种子切断,并画出了示意图乙,下面叙中错误的是
A.图中③表示子叶 |
B.图中①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 |
C.图中②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 |
D.图中①②③中的染色体都相同 |
二十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如下实验,有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
B.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
C.c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 |
D.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
玉米是我市重要的粮食作物。下面关于玉米的正确叙述是
A.玉米为雌雄同株,借助风力完成异花传粉 |
B.玉米是单子叶植物,一粒玉米是由一个胚珠发育来的 |
C.在新鲜的玉米种子纵剖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部分是胚 |
D.种子萌发时,胚轴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并且子叶出土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管理不善的庄稼地里杂草丛生,会影响庄稼的产量。这主要是因为
A.杂草与庄稼互利共生的结果 | B.杂草寄生在庄稼上影响庄稼的生长 |
C.杂草使庄稼的品质受到影响 | D.杂草和庄稼争夺生活条件的结果 |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唯一证据 |
B.生物进化遵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规律 |
C.“始祖鸟”化石是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 |
D.科学家发现,越简单、越低等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近的地层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