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使用的研究方法配对正确的是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
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 |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 |
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
取经过编号的5支试管分别加入2 mL 0.5 mol/L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
1 |
2 |
3 |
4 |
5 |
加入 物质 |
适量 唾液 |
锈铁钉 |
生土 豆块 |
熟土 豆块 |
生土豆块 +稀盐酸 |
实验 结果 |
几乎无 气泡 |
少量 气泡 |
大量 气泡 |
几乎无 气泡 |
几乎无 气泡 |
A.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3号和4号实验
B.1号和3号对照不能说明酶有专一性
C.各组实验都不能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D.3号和5号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
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 )
A.pH=a时,e点下降,d点左移 |
B.pH=c时,e点为0 |
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动,d点右移 |
D.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动,d点左移 |
TBT的类似物三甲基锡可以抑制三磷酸腺苷(促进ATP的水解)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内能量的直接供应。一般情况下,植物细胞内受此影响的场所是( )
A.所有发生放能反应的部位 |
B.仅在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
C.仅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及细胞质基质 |
D.所有发生吸能反应的部位 |
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在A点时,随着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
B.在B点时,反应底物浓度限制了酶促反应速率的提高 |
C.如果在C点时加入少量的酶,会使反应速率加快 |
D.如果在A点时温度升高10 ℃,曲线上升的幅度会变小 |
某人通过实验研究化合物X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曲线Ⅰ为只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曲线Ⅱ为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和化合物X。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化合物X未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 |
B.曲线Ⅰ作为对照实验 |
C.化合物X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未使酶完全失活 |
D.若底物溶液的pH升高,则曲线Ⅱ的顶点上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