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 |
分别将铜丝和银丝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
B |
除去CO2中的少量 CO |
点燃混合气体 |
C |
鉴别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
D |
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或不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冬天用燃气热水器洗澡时,门窗紧闭 |
B.厨房中燃气泄漏时,迅速打开排气扇 |
C.儿童和老年人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钙 |
D.用工业盐亚硝酸钠(NaNO2)代替食盐烹调 |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生铁制成铁锅 | B.金刚石作装饰品 | C.铜丝作导线 | D.氢气作高能燃料 |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
杂质 |
除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 |
|
A |
CO2 |
CO |
通入O2,点燃 |
B |
二氧化碳 |
氯化氢气体 |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
C |
KNO3溶液 |
Ba(NO3)2溶液 |
加入适量的Na2SO4溶液,过滤 |
D |
碳酸钙 |
氯化钙 |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①②③④
A ①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B ②检验铵态氮肥
C ③检验CO32一的存在 D ④用水吸收CO
根据右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
B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D在化学变化中镁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其离子符号是M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