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因为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⑨,所以可以判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
B.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它们通过一个着丝点②相连 |
C.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中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
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
有人在研究脊髓前角内的两相邻神经元时发现,在有乙酰胆碱阻断剂(破坏乙酰胆碱的作用)的情况下,刺激上一个运动神经元的轴突,下一个运动神经元没有兴奋产生;而用电生理微电泳法将乙酰胆碱作用于下一个运动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发现该神经元有兴奋产生。这证明
A.乙酰胆碱是这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 |
B.乙酰胆碱是这两个神经元的营养物质 |
C.乙酰胆碱是下一个神经元所产生的 |
D.乙酰胆碱是所有神经元产生的神经递质 |
下图表示甲状腺活动调节的示意图。对这一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 |
B.A与B物质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
C.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释放激素的调节 |
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
下列各组腺体分泌的物质,均能够直接排放到血浆中的是
A.唾液腺,垂体,肠腺 |
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 |
C.睾丸,汗腺,皮脂腺 |
D.卵巢,胃腺,肝脏 |
电子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中用途广泛。右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现在E处施加电剌激,使其兴奋。受到剌激后,E处膜内外电位变化及其所产生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
A.内负外正,向下 |
B.内负外正,向上 |
C.内正外负,向下 |
D.内正外负,向上 |
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
B.兴奋到达突触小体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递质进入突触间隙 |
C.递质到达突触后膜,可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
D.依靠形成局部电流回路进行神经元间的兴奋传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