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如果F2的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 )
| A.1∶3、1∶2∶1和3∶1 | B.3∶1、4∶1和1∶3 |
| C.1∶2∶1、4∶1和3∶1 | D.3∶1、3∶1和1∶4 |
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和ATP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相同 |
| B.所有的细胞代谢都需要酶和ATP的共同参与 |
| C.酶和ATP 在细胞内合成的场所相同 |
| D.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需要多种酶和ATP的参与 |
下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方式①②中有体液调节,方式③属于神经调节 |
| B.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 |
| C.方式①的调节特点是速度较缓慢、范围较广泛等 |
| D.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 |
关于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分子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
| B.图中有五种碱基、八种核苷酸 |
| C.图中所进行的过程都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
| D.图中进行的过程是转录和翻译 |
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
| 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
| C.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
| D.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源于生命体的活性物质,在生活实践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下图为人工培育含SOD植物新品种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显微注射技术将SOD基因导入植物细胞
B.②、③分别表示脱分化、再分化过程,均无需严格的无菌操作就可以完成
C.SOD催化O2—形成H2O2的机制是为该反应提供活化能
D.该育种方式利用了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