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R2+离子核外有a个电子,b个中子。表示R原子符号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蒸馏水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
B.将SO2和Cl2按等物质的量比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很快褪色 |
C.NO2与H2O反应的过程中,被氧化的氮原子与被还原的氮原子的个数比为2∶1 |
D.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SO42—时,应取少量该溶液,依次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 |
物质间纷繁复杂的转化关系是化学的魅力所在,下列选项中物质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体,铜粉仍不溶解 |
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
C.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 |
D.HNO3→NO→NO2,以上各步变化均能通过一步实现 |
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福岛核电站泄漏的放射性物质131I和127I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
B.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SO2,造成大气污染,从而使雨水的pH=5.6,形成酸雨 |
C.大量排放NO和NO2等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一个重要原因 |
D.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 |
某课外活动小组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2 g铝粉和3 g碘粉小心混合均匀,分为质量相等的3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现将实验记录列表如下,根据表中实验事实作出推断,其中正确的是(双选) ( )。
第一份 |
加入0.5 g水 |
很快产生火花 |
第二份 |
加入1 g胆矾 |
约需30 s产生火花 |
第三份 |
加入1 g无水硫酸铜 |
1 min时仍没有明显反应现象 |
A.水可能是起催化作用而增大铝与碘的化学反应速率
B.铝和碘不需任何条件即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AlI3
C.第一份和第二份实验中还可能观察到紫色的烟
D.第三份实验中是因为铝和硫酸铜发生了置换反应